教学目标
- 引导学生感受家庭亲情,理解责任与担当,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
- 品味文章清新自然的语言,学习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描写。
-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概括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亲情,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情感的写作手法。
-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责任”的含义,领悟家庭++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思考并回答问题:文章围绕“散步”写了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明确:文章写了“我”、母亲、妻子和儿子祖孙三代人在田野上散步的事。
- 赏析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如“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为下文一家人的散步营造了温馨的氛围。
- 找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体会人物情感。“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通过对母亲动作和“我”语言的描写,展现了母子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关爱。
- 重点研读“分歧”部分,分析人物心理。面对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我”的内心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理解“我”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以及对亲情的珍视。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散步”这件小事中,体现了怎样的家庭++和责任?
-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适时引导,深入挖掘文章主题,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在家庭中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 仿照课文,写一篇关于家庭生活的短文,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亲情。
- 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达对他们的爱。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和家人一起散步,那是一段温馨而美好的时光,让我们跟随作家莫怀戚一同走进他的家庭散步之旅,看看能从中收获怎样的感动与思考。(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20分钟)
(四)小组讨论,深入探究(15分钟)
(五)拓展延伸(5分钟)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亲情以及自己所承担的责任,鼓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个与家人相处的温馨瞬间。
(六)课堂小结(5分钟)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体验了一次充满温情的散步,从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沉甸甸的责任,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用心去感受亲情,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我们的家庭充满爱与温暖💖
(七)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亲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较好地把握文章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和品味语言,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标签: #散步教案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