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所见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jiayaozb.com90

教学目标

  1. 学生会认“牧、骑”等 12 个生字,会写“所、诗”等 8 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4. 体会诗人对乡村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感受牧童的天真活泼。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意境。
  2. 教学难点
  3. 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 播放一段乡村牧童放牛的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牧童的动作、神态以及周围的环境)
    2. 引出课题《所见》,介绍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让学生说说对题目的理解。(“所见”即所看到的景象)【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视频,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课题,为后续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古诗

    1. 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
    4. 全班齐读,读得通顺、流利。【设计意图:初读古诗环节让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的感知,通过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和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三)识字写字

    1. 识字教学
      • 出示生字“牧、骑、振、蝉、闭、立、童、林、黄、闭、立、童、林、黄”,学生自由认读。
      • 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如:
        • 加一加:“木 + 文 = 牧”“马 + 奇 = 骑”。
        • 减一减:“睁 - 目 = 争”。
        • 换一换:“站 - 立 + 里 = 童”。
      • 开火车读、小组读、个别读,巩固生字读音。
      • 利用生字卡片,进行识字游戏,如“摘苹果”“识字大闯关”等,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 写字教学
        • 出示要写的字“所、诗、林、童、黄、闭、立、是”,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
        • 教师示范书写,重点讲解“所、诗、童”等字的笔画顺序和书写要点。
        • 学生书空,然后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
        • 展示学生书写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激发识字兴趣,写字教学注重示范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规范的书写能力。】

        (四)理解诗句

        1. 学习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牧童”“骑”“黄牛”“振”“林樾”的意思。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教师适时引导和补充。(一个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 提问:从这句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感受牧童的欢快心情和乡村生活的美好)
          • 指导朗读,读出牧童欢快、活泼的语气。
        2. 学习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同样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意欲”“捕”“鸣蝉”“闭口立”的意思。
          • 交流这句诗的意思,教师引导完善。(大概是想捕捉那正在鸣叫着的蝉儿吧,牧童突然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 思考:牧童为什么要“闭口立”?(体会牧童的天真好奇和专注)
          • 指导朗读,读出牧童的机灵和专注。
        3. 小组讨论: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 教师总结并描绘画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乡村的树林里,一个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欢快地唱着歌,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忽然,牧童看到了一只正在鸣叫的蝉,他想要捕捉它,于是立刻停止唱歌,静静地站在树下,全神贯注地盯着蝉。【设计意图:理解诗句是教学的关键,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小组讨论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更深入地体会诗歌意境,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五)体会情感

          1. 引导学生思考: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2.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诗人通过描绘牧童的天真活泼和乡村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人的情感。【设计意图:体会诗歌情感是教学的升华,让学生在理解诗句和感受画面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将情感表达出来。】

          (六)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有趣景象,尝试用诗句的形式描述出来。
          2. 推荐阅读袁枚的其他作品,如《苔》等,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设计意图:拓展延伸环节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七)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生字、诗句意思、诗歌意境和诗人情感等。
          2. 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大家课后继续学习和积累古诗。【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板书设计

          所见牧童 骑 黄牛歌声 振 林樾意欲 捕 鸣蝉忽然 闭口 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理解诗意和体会情感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趣味导入环节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识字写字教学扎实有效,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书写规范有所提高,在理解诗句和体会情感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高,今后应加强引导和鼓励,在拓展延伸部分,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分享,让他们有更充分的表达机会,总体而言,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还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教学质量。 🌟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希望能为学生带来一次愉快而有收获的语文学习体验🎈。

          标签: #所见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