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幼儿能够理解数量的概念,通过游戏活动准确点数 1 - 10 的物体数量。
-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引导幼儿正确点数保龄球瓶,准确说出总数。
- 理解数量与实际物体的对应关系,能够根据数量进行简单的操作。
- 难点
- 培养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保持专注,准确点数,避免多数或漏数。
- 帮助幼儿理解数量的增减变化,通过游戏感受数量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 自制简易保龄球道,用泡沫板或硬纸板制作,长度约为 2 - 3 米,宽度适中。
- 保龄球瓶若干(数量为 10 个),可使用塑料瓶或自制纸质瓶。
- 小贴纸或小奖品若干,用于奖励表现优秀的幼儿。
- 数字卡片 1 - 10,用于巩固幼儿对数量的认识。
- 老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如模仿保龄球滚动、击球的动作,活动身体各个关节。
- 创设情境:老师神秘地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超级有趣的地方,那里有好多好玩的游戏等着我们呢!你们猜猜是什么地方呀?”引起幼儿的好奇心,然后引出保龄球游戏。
- 认识保龄球和保龄球瓶
- 老师向幼儿展示自制的保龄球道和保龄球瓶,介绍保龄球和保龄球瓶的名称、用途。
- 让幼儿观察保龄球瓶的形状、颜色,鼓励幼儿用手触摸感受。
- 学习点数保龄球瓶
- 将 10 个保龄球瓶在保龄球道一端摆成三角形。
- 老师示范点数保龄球瓶,从 1 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数到最后一个时,大声说出总数:“1、2、3……10,一共有 10 个保龄球瓶。”
- 请个别幼儿上前点数,其他幼儿一起跟着数,给予鼓励和指导。
- 进行小组点数活动,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5 - 6 人,轮流点数保龄球瓶,互相监督和检查。
- 保龄球游戏
- 游戏规则:每个幼儿有 3 次击球机会,站在规定的距离外(约 2 - 3 米),用球滚动撞击保龄球瓶,每次击球后,要数一数撞倒了几个保龄球瓶,并大声说出总数。
- 老师先进行示范,边击球边点数:“1、2、3,我撞倒了 3 个保龄球瓶。”
- 幼儿依次进行游戏,老师在旁边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鼓励幼儿准确点数。
- 当幼儿完成 3 次击球后,引导幼儿比较 3 次击球撞倒保龄球瓶的数量,说一说哪一次撞倒的最多,哪一次最少。
- 数量对应游戏
-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数字卡片 1 - 10,然后从保龄球瓶中随意拿出几个,让幼儿找出对应的数字卡片。
- 老师拿出 5 个保龄球瓶,幼儿要迅速找出数字卡片 5,并举起来。
- 进行小组竞赛,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老师每次拿出不同数量的保龄球瓶,哪个小组的幼儿最先找出正确的数字卡片,该小组得一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 数量增减游戏
- 在保龄球道上摆放 10 个保龄球瓶,老师先撞倒 3 个,问幼儿:“现在还剩几个保龄球瓶呀?”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10 - 3 = 7,还剩 7 个。”
- 请个别幼儿上前撞倒几个保龄球瓶,然后让其他幼儿说一说还剩多少个,并列出算式。
- 逐渐增加难度,如先撞倒一部分,再增加几个保龄球瓶,让幼儿计算现在一共有多少个保龄球瓶。
- 游戏总结
- 老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玩的保龄球游戏,总结点数、数量对应、数量增减等数学知识。
- 表扬在游戏中表现出色的幼儿,如点数准确、反应快等,为他们颁发小贴纸或小奖品。
- 放松活动
- 活动延伸
-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保龄球和保龄球瓶,让幼儿继续进行点数和数量运算的游戏。
- 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玩保龄球游戏,并记录每次撞倒保龄球瓶的数量,第二天带回幼儿园分享。
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二)基本部分
(三)结束部分
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轻轻拍打手臂和腿部等,缓解身体的疲劳。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保龄球教案的实施,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学习了数学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游戏教学法的运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较好地理解了数量的概念,提高了点数和运算能力,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个别幼儿在点数时容易出现错误,需要老师更加耐心地指导,在数量增减游戏环节,部分幼儿对减法运算的理解还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设计更多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保龄球游戏不仅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还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爱上数学学习😃!
标签: #还剩多少保龄球教案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