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设计制作小车(二)教学设计

jiayaozb.com14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小车设计与制作的流程,掌握优化小车性能的方法,如调整车身结构、改进动力系统等。
    • 学会运用科学的测量工具,准确测量小车的行驶距离、速度等参数,并能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改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共同解决小车设计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经历对小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和改进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 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深入理解影响小车性能的因素,并能针对这些因素对小车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进。
      • 掌握准确测量小车行驶距离和速度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数据采集。
    2.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小车的优化设计和制作任务,提高小车的综合性能。
      • 帮助学生从测量数据中发现问题,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小车设计制作的相关知识、原理以及测量方法等,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小车的设计制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技能。
      3.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小车的设计、制作、测试和改进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设计方案等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分钟)

      1. 展示上节课学生制作的小车🚗,提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制作,我们已经初步完成了小车的设计与制作,大家回忆一下,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都考虑了哪些因素来让小车动起来呢?”引导学生回顾小车的动力系统、车身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2. 接着展示一些不同性能的小车视频,如速度快、行驶稳定、能爬坡的小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我们制作的小车性能更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设计制作小车(二)。”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1. 影响小车性能的因素
        • 结合上节课学生制作的小车和展示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小车性能的因素,车身的重量、车轮的摩擦力、动力的大小、车身的形状等。
        • 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因素对小车性能的影响,在小车上增加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小车行驶的距离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车身重量对小车性能的影响。
      2. 测量小车性能的方法
        • 介绍测量小车行驶距离和速度的工具,如卷尺、秒表等,并讲解其使用方法。
        • 详细说明如何准确测量小车的行驶距离和速度,测量行驶距离时,要让小车从同一位置出发,沿直线行驶,用卷尺测量小车车头经过的距离;测量速度时,需要用秒表记录小车行驶一定距离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公式速度 = 距离÷时间进行计算。

        (三)小组讨论与设计(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任务单📄,让小组讨论如何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己小组制作的小车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小车的性能。
        2. 小组讨论内容包括:分析小车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影响小车性能的因素提出改进方案,如调整车身结构、更换车轮、改进动力系统等,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
        3. 教师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参与小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不同角度对小车进行优化设计。

        (四)制作与测试(20分钟)

        1. 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开始对小车进行优化制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按照实施步骤进行操作,如调整车身的形状、更换车轮、增加或减少车身重量等。
        2.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工具🔧,并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尝试不同的改进方法。
        3. 制作完成后,各小组对小车进行测试,在测试场地,用卷尺和秒表测量小车的行驶距离和速度,并记录数据,每个小组重复测试多次,取平均值,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五)数据分析与改进(15分钟)

        1. 各小组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与改进前的数据进行对比,看看小车的性能是否得到了提升。
        2. 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如果小车行驶距离没有明显增加,速度也没有提高,分析可能是哪些改进措施没有起到作用,或者还存在哪些其他影响因素。
        3. 组织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各自小组在数据分析和改进过程中的经验和发现,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借鉴其他小组的优点,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小车的性能。
        4. 根据交流讨论的结果,各小组对小车进行再次改进,然后进行新一轮的测试,不断优化小车的性能。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小车优化设计的过程、测试数据以及最终的改进成果,展示小车在性能提升方面的表现,如行驶距离更远、速度更快、行驶更稳定等。
        2. 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提问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和经验。
        3.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们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方向和期望,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如颁发“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新奖”“最佳团队合作奖”等。

        (七)课堂拓展(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本节课所学的优化方法,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小车的性能?如何让小车实现自动避障、如何控制小车的行驶方向等。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尝试运用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小车进行改进和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资源

        1. 上节课学生制作的小车若干。
        2. 不同性能的小车视频。
        3. 卷尺、秒表、各种制作工具(如螺丝刀、剪刀、胶水等)、不同类型的车轮、配重块等。
        4. 任务单、评价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小车设计制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了优化小车性能的方法,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训练,在时间把控上还可以更加精准,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和探索,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标签: #设计制作小车二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