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人教版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jiayaozb.com280

教学目标

  1. 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手法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景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所营造的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1. 难点
  • 深入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 体会作者如何把进山看景的过程写得富有诗意,如何在叙述中将想象和联想自然地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播放一段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视频,画面中有青山绿水、茂密森林、潺潺溪流等,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如果让你走进这样的大自然,你最想拜访谁呢?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想拜访的自然景物,教师顺势引出课题《山中访友》,并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会问:作者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为什么把这些自然景物称作朋友?)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结合生活实际、直观演示等方法。
  • 对于较难理解的词语,如“德高望重”,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讲解:品德高尚,声望很高,一般用来称颂年纪高而且大多是有名望的人。
  1.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完成填空:作者拜访了( )、( )、( )、( )、( )、( )、( )、( )等大自然的朋友。
  2.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老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20分钟)

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开篇点题,直接表明自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为下文具体描写山中的景物做了铺垫。
  • 指导学生读出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学习第二部分(第2 - 7自然段)

  •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认真朗读相关段落,思考:作者是如何把这些景物当作朋友来写的?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 学生自主学习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描写和情感。
  • 以“老桥”为例:
  • 出示句子:“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 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上体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作德高望重的老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桥的古老和默默奉献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老桥的敬重和赞美之情。
  • 从描写方法上体会:通过对老桥的外貌(弓着腰)、动作(俯身凝望)的描写,以及对岁月变迁的描述,让老桥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老桥的深厚情感。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老桥的敬重和赞美。
  • 再如“树林”部分:
  • 出示句子:“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 引导学生体会: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鸟儿、露珠、树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仿佛这些自然景物都在与作者亲切交流,体现了作者对树林的喜爱之情。
  • 让学生模仿这种写法,写一写自己与大自然中某一景物的交流。(进行小练笔)
  • 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小练笔,互相交流学习。

学习第三部分(第8 - 9自然段)

  • 指名朗读,思考:这部分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由对山中景物的描写,转为对自己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喜悦之情。
  • 重点理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句话,感受作者奇妙的想象和与自然融合的境界。
  • 指导学生朗读出作者陶醉其中的情感。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0分钟)

总结全文

  •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些自然景物称作“朋友”?
  • 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总结:作者将山中的一切都视为自己的朋友,是因为他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在他眼中,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机与灵性,都能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 再次强调本文的主题:通过描写作者山中访友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拓展延伸

  •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分享自己的感受。
  • 布置作业:仿照本文的写法,选择一处自然景物,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五)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老桥——德高望重树林——亲密无间山泉——清凉甘甜小溪——欢快活泼瀑布——气势磅礴悬崖——陡峭险峻白云——洁白飘逸云雀——欢快歌唱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也体会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但在教学中,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部分学生还存在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些句子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本的内涵,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分享自己与大自然接触的感受时,能够积极参与,但在写作能力的提升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训练。

标签: #人教版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