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描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组成,说出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 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理解激素调节的概念。
- 描述血糖调节、甲状腺激素调节等过程,阐明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尝试运用构建模型的方法,解释血糖调节的机制,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关注激素调节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认同科学研究是不断深入、逐步完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 胰岛素调节血糖的过程。
-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 教学难点
- 激素调节的概念。
- 构建血糖调节的模型,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模型构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因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的疾病图片,如巨人症、侏儒症、糖尿病患者的症状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问学生:“这些疾病为什么会发生?它们与人体的什么调节机制有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素调节。
(二)新课讲授
- 内分泌腺与激素(10分钟)
-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展示内分泌腺分布图,介绍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功能。
- 利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如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等。
-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激素与消化液中的消化酶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激素特点的理解。
- 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20分钟)
- 呈现资料: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含量维持在0.8 - 1.2g/L之间,饭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又会恢复到正常水平,引导学生分析血糖升高和降低的原因。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构建血糖调节的模型,可以提供一些卡片,分别代表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肝脏等,让学生模拟血糖调节的过程。
- 各小组展示模型并讲解调节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强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以及血糖平衡调节的机制。
- 提问学生: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哪种调节方式完成的?引导学生理解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的。
-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15分钟)
- 展示一个简单的反射活动实例,如手碰到烫的物体迅速缩回,分析该反射过程中神经调节的途径。
- 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激素是否也参与了调节?通过分析人体在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现象,说明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配合的。
- 组织学生讨论: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在作用范围、作用时间等方面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两者的关系。
- 总结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激素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三)课堂小结(5分钟)
-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激素调节的实例以及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 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在黑板上呈现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记忆。
(四)课堂练习(5分钟)
- 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 巡视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纠正,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因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疾病的案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 完成教材上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激素调节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对激素调节的知识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解,利用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和模型构建等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调节机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引导和讲解,多举一些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
标签: #激素调节的教学设计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