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诗经·召南·羔羊教学设计

jiayaozb.com60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经·召南·羔羊》。
  •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比兴、重章叠句等表现手法。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情感世界,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 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节俭、正直等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 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1. 教学难点
  • 领会诗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 引导学生透过诗歌的文字,感受古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字词含义、表现手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同学们,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典诗词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让我们一同走进《诗经》的世界,去领略其中一首经典之作——《羔羊》的独特魅力。《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羔羊》就出自“召南”,它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去探寻。😃
  1. 背景介绍
  • 简要介绍《诗经·召南》的相关背景知识,包括其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 《召南》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主要是西周时期召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当地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社会风貌。
  1. 初读诗歌
  •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羔(gāo)”“素(sù)”“縠(hú)”等;把握节奏:如“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要读出节奏感;感受韵律:体会诗歌押韵的特点,如“皮”“紽”“丝”“纰”“袪”“濡”等字押韵,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1. 疏通文意
  • 学生结合课++释,自主翻译诗歌,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 小组合作交流,尝试解决疑难问题。
  • 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 重点讲解:
  •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羔羊皮儿制成衣,白丝绒线密又齐。”“素”,白色;“五紽”,指缝制得很细密。
  •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从公府回家吃饭,从容自得迈着方步。”“退食”,指减膳以示节俭;“委蛇委蛇”,形容走路从容自得的样子。
  • 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大意,感受古代诗歌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1. 研读诗歌
  • 思考讨论:诗歌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 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总结:诗歌描绘了一位穿着羔羊皮袄、举止优雅的官员形象,他从公府回家吃饭,步态从容,展现出一种闲适、自得的状态。
  •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 比兴手法:“羔羊之皮,素丝五紽”,以羔羊之皮起兴,引出下文对官员服饰和行为的描写,同时也暗示了官员的品质如羔羊之皮般洁白,让学生体会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及其作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 重章叠句:诗歌三章结构相似,只在部分字词上有所变化,如“素丝五紽”“素丝五緎”“素丝五总”,通过这种反复咏唱的方式,强化了诗歌的主题,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小组讨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所描绘的官员形象、生活状态等方面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可能有对官员闲适生活的描写中蕴含的羡慕之情,也有对官员正直、节俭品质的赞美之意等。
  1. 拓展延伸
  • 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这首诗所传达的品质还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诗歌中所体现的节俭、正直等品质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价值,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正直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对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稳定至关重要,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品质,做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 让学生举例说说身边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或事,进一步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1. 课堂小结
  •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内容、表现手法、情感以及拓展延伸的要点。
  • 再次强调《诗经》的重要地位和价值,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诗经》中的其他篇章,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1. 布置作业
  • 背诵并默写《羔羊》。
  • 以“读《羔羊》有感”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诗经·召南·羔羊》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较好地达成了知识与能力目标,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但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于比兴等表现手法的讲解,虽然学生能够理解其概念,但在实际分析诗歌中的运用时,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

标签: #诗经召南羔羊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