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朱自清的〈春〉优秀教案

jiayaozb.com48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 引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深入理解文本。
  •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春天的美景图片和视频,营造教学氛围,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春天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引导学生珍惜时光,珍惜青春,在美好的春光中努力奋斗,绽放光彩。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 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1. 教学难点
  • 领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文中蕴含的哲理。
  • 引导学生在朗读和写作中,准确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4. 讲授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播放一段春天美景的视频,展示春天里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如嫩绿的小草、盛开的花朵、飞舞的蝴蝶、解冻的河流等。
  2.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后,谈谈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引入课题《春》。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频展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课文。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 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及代表作品。
  2. 说明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此文时的心境和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表达,为深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美。
  2. 思考并回答问题:文章围绕“春”写了哪几个部分的内容?每个部分分别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
  3.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归纳:文章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春天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脉络。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20分钟)

分组研读“绘春”部分的五幅画面,每组选择一幅画面进行深入分析。

  • 分析画面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 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和句子,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 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研读成果,教师适时引导和点评。

  • 春草图:“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手法,“偷偷地”“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动态,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从视觉角度描写小草的颜色和质地,“嫩嫩的”“绿绿的”给人清新之感。
  • 春花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春花的艳丽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表现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出了春花盛开时的热闹景象,侧面表现了春花的繁茂、鲜艳。
  • 春风图:“‘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诗句,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作母亲的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从嗅觉、听觉角度,细腻地描绘了春风的气息和声音,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 春雨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从视觉角度描写雨中的景物,如树叶、小草、灯光、行人、房屋等,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 迎春图:“‘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引导学生总结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多角度观察、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动静结合等。

设计意图:通过精读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深入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艺术特色,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角色扮演,情景再现(10分钟)

选择“春花图”或“春风图”等画面,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 一部分学生扮演文中的景物,如花朵、蜜蜂、蝴蝶、春风等。
  •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景象。
  1. 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对文本的感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拓展延伸(7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眼中,春天还像什么?请仿照课文的句式,写一段描绘春天的文字。
  2. 学生自由写作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分享,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结构、描写景物的方法、作者的情感表达等。
  2. 强调春天是美好的象征,我们要珍惜春天的时光,热爱大自然,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升华主题,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进一步的熏陶。

(八)布置作业(2分钟)

  1. 背诵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 以“我心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运用描写景物的方法,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春》这篇文章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作者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时,部分学生理解还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鼓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

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希望这份教案能帮助您顺利完成《春》的教学任务!🎉

标签: #朱自清的春优秀教案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