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探索有多重,教学设计与意图解析

jiayaozb.com510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
  2. 知道 1 千克 = 1000 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估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
    • 理解 1 千克 = 1000 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 教学难点
    • 用不同方法感受 1 克和 1 千克的实际质量,突破对较轻和较重物体质量感知的难点。
    • 培养学生对克和千克单位概念的灵活运用能力,能准确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超市购物的视频,视频中展示各种商品的标签,上面标有重量信息,如 500 克苹果、2 千克大米等。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场景引入,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多重。

    2. 提问引导: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商品标签上的这些数字,知道它们表示什么吗?(引出“质量”的概念)那你们平时有没有注意过身边一些物体有多重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物体的质量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为后续学习质量单位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质量单位“克”

      • 直观演示:拿出一个 2 分硬币,告诉学生它约重 1 克,让学生感受 1 克有多重。
      • 小组活动: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 2 分硬币,让学生亲自掂一掂,感受 1 克的重量。
      • 举例说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 1 克,如一枚图钉、一片口香糖等。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 1 克的实际重量,增强学生对“克”这一单位的感性认识,举例说明生活中约重 1 克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深理解。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 展示实物:拿出 1 袋 1 千克的盐,向学生介绍这袋盐重 1 千克,让学生观察并感受 1 千克有多重。
      • 对比体验:让学生用手分别掂一掂 1 克的硬币和 1 千克的盐,对比两者的重量差异,说说自己的感受。
      • 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称出 1 千克的物品,可以是苹果、橘子等,然后让小组内成员轮流掂一掂,感受 1 千克的实际重量。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实物、对比体验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 1 千克的重量,与 1 克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建立 1 千克的质量观念。

      探究克与千克的关系

      • 实验操作:让学生将 1 千克的盐放在天平一端,在另一端放上 2 分硬币,看看需要多少个 2 分硬币才能使天平平衡。
      • 得出结论:经过操作,学生发现大约 1000 个 2 分硬币的重量等于 1 千克,从而得出 1 千克 = 1000 克。
      • 单位换算练习:出示一些简单的克与千克的换算题目,如 3 千克 =( )克,5000 克 =( )千克等,让学生进行口头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及时进行单位换算练习,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

        •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判断等,巩固克与千克的概念和单位换算。
        •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分别用克和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设计意图:通过课本练习题的巩固,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练习

        • 估一估:给出一些物体,让学生先估计它们的重量,然后再用秤称一称,看看自己估计得准不准,如一个苹果、一本数学书、一个书包等。
        • 解决问题:出示一些与克和千克相关的生活问题,如妈妈买了 3 千克苹果,每千克 5 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独立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意图:拓展练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

        1. 引导回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认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千克 = 1000 克。
        2. 总结收获:请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回顾和总结收获,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强化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布置作业

        1. 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称一称家里一些物体的重量,并记录下来,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
        2. 完成一份关于克和千克的数学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克和千克的认识、单位换算、生活中的应用等。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知识,同时加强学生与家长的互动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初步建立了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如直观演示、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估测物体重量时还存在较大误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于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综合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标签: #有多重教学设计带设计意图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