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课文,它通过讲述“我”在课堂上画杨桃的经历,揭示了看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想当然的道理,在教学设计中,秉持以生为本、启迪思维的理念,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领悟深刻的人生哲理,提升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紧扣文本,夯实基础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基石,在教学《画杨桃》时,首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字词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对于文中的生字词,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杨桃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杨桃”这个词;通过动作演示,让学生明白“审视”的含义;运用近义词、反义词辨析,加深学生对“严肃”“熟悉”等词语的理解,在理解文本内容方面,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老师为什么让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同学们看到杨桃后有什么反应?”等,促使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多媒体展示杨桃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杨桃的形状,然后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看杨桃,它的样子一样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模拟课文中的课堂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老师、“我”和同学们,进行课文内容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感受不同人物对杨桃的不同看法,这种情境创设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内容,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引导,启迪思维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画杨桃》时,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迪思维,在讲解完课文后,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像文中的同学那样,因为没有从实际出发而闹出笑话的经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看问题要全面、客观的道理,再如,引导学生讨论:“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同时,应该怎么做?”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不同意见的品质,这些问题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他们在思考和讨论中逐渐提升思维能力,明白生活中的道理。
小组合作,培养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教学《画杨桃》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汇报和交流,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的启示,拓宽了思维视野,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进行拓展延伸教学,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类似的文章,如《盲人摸象》等,比较它们在道理阐述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看问题要全面、客观的认识,让学生以“从不同角度看事物”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感悟,通过拓展延伸,将课堂所学知识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生为本,通过紧扣文本、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和拓展延伸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领悟人生哲理,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让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畅游,汲取知识的养分,茁壮成长🌳。
标签: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