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大于(>)”“等于(=)”“小于(<)”这三种数学符号,并理解其含义。
- 学生能运用这些符号正确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提高比较数大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 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感。
-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知识的精神。
-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大于”“等于”“小于”符号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 掌握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 教学难点
- 能正确区分“>”“<”的开口方向与大小关系。
-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关于数大小比较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 直观演示法: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等直观展示“大于等于小于”的概念和比较数大小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如动物运动会、购物场景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大小比较,提高学习积极性。
-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动物运动会的视频片段,视频中动物们正在进行跑步比赛。
-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动物运动会多热闹呀!现在小猴子和小兔子正在进行跑步比赛,你们猜猜谁会跑得更快呢?
- 学生自由猜测后,教师展示比赛结果:小猴子跑了15秒,小兔子跑了20秒。
- 引导学生思考:谁用的时间少,谁就跑得快,那么15和20哪个数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认识“>”“<”“=”符号
- 展示主题图:在一个天平上,左边放着两个苹果,右边放着三个苹果。
-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天平会向哪一边倾斜呢?为什么?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右边的苹果数量比左边多,所以天平会向右边倾斜,这就说明3比2大。
- 引出“>”符号:为了更方便地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我们用“>”来表示“大于”,3比2大可以写成3>2,读作“3大于2”。(板书:3>2,读作:3大于2)
- 展示另一个天平,左边放着四个橘子,右边也放着四个橘子。
- 提问:这次天平会怎样呢?为什么?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两边橘子数量一样多,天平平衡,这说明4和4相等。
- 引出“=”符号:用“=”来表示“等于”,4等于4可以写成4=4,读作“4等于4”。(板书:4=4,读作:4等于4)
- 展示第三个天平,左边放着五个草莓,右边放着三个草莓。
-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天平会向哪一边倾斜呢?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呢?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左边的草莓数量比右边多,所以天平会向左边倾斜,这说明5比3大,也可以说3比5小。
- 引出“<”符号:用“<”来表示“小于”,3比5小可以写成3<5,读作“3小于5”。(板书:3<5,读作:3小于5)
- 带领学生一起读这三个符号和它们所表示的大小关系,加深记忆。
比较数的大小
- 出示例1:比较28和35的大小。
-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
-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方法:
- 借助小棒摆一摆。
- 教师让学生拿出小棒,分别摆出28和35,通过直观观察,学生可以发现35的小棒数量比28多,所以35>28。
- 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
- 引导学生回忆100以内数的顺序,28在35的前面,所以28<35。
- 比较十位上的数字。
- 28十位上是2,35十位上是3,因为3>2,所以35>28。
- 教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 基础练习
- 完成教材上的“做一做”题目。
-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 拓展练习
- 游戏:“开火车”
- 教师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发给每一列火车的第一个同学。
- 游戏规则:老师说一个比较大小的式子,如“56 〇 48”,火车上的同学依次站起来,举起手中的数字卡片,并用“>”“<”或“=”连接两个数字。
- 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准,对表现出色的小组给予奖励。
-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大于(>)”“等于(=)”“小于(<)”这三种数学符号,知道了它们的含义和读法,还学会了用这些符号来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大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借助小棒、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十位上的数字等。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五)布置作业(5分钟)
书面作业
-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中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 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玩比较数大小的游戏,如家长说两个数,让学生用符号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实践作业
-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的大小比较,如商品的价格、身高的比较等,并记录下来,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大于等于小于”的含义,并掌握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直观演示、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区分“>”“<”的开口方向时容易出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标签: #大于等于小于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