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海明威伏击教学设计

jiayaozb.com8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海明威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积累文中重要字词和文学常识。
    • 熟练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如情节、人物、环境等,学会分析小说的结构和主题。
    • 精准把握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冲突,提升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体会小说的语言特色和情感基调。
    •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观点,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精读,学会圈点批注,提取关键信息,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珍惜和平。
    • 体会小说中人物的责任感与内心挣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 体会海明威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
      • 深入理解小说中人物在战争中的复杂情感和内心冲突,探讨战争对人性的影响。
      •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关键内容和深层含义。
      4.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小说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同学们,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沉重的话题😔,它带来了破坏、伤痛和死亡,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我们将走进海明威的小说《伏击》,一起去感受战争中一个士兵的内心世界🧐,在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海明威。

      (展示海明威的图片和生平简介)海明威是美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简洁有力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主题著称,他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等都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伏击》中,海明威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经历了什么事情?
        • 文章的主要情节是怎样发展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 主人公是“我”,一个参加战争的士兵。“我”在一次伏击中,面对敌人时内心经历了复杂的情感变化,最终开枪打死了一名敌人。
        • 文章情节可分为:战前等待、遭遇敌人、开枪射击、战后反思四个部分。

        (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5 分钟)

        1. 分组讨论:从文中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和动作的语句,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 “我”看到敌人时,内心充满了恐惧和犹豫😟,如“我的双手变得冰凉,膝盖也开始打颤”,这表明“我”在战争面前并非毫无畏惧,体现了“我”作为普通人的正常反应。
          • “我”开枪打死敌人后,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反思😭。“我一直盯着他,想着自己究竟做了什么,他看起来那么年轻,像个孩子。”这说明“我”有着善良的本性,对战争中的杀戮感到愧疚,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 从“我”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责任感、勇敢又内心矛盾的人,在战争的逼迫下,“我”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但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3.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的这些心理变化反映了战争对人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战争扭曲了人性,让原本善良、纯真的人变得充满恐惧、矛盾和自责,它打破了人们内心的平静,使人们在生死抉择面前挣扎,失去了原本的自我😔。

          (四)研读文本,体会主题(15 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士兵在战争中的经历吗🧐?它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吗?
          2. 学生自主探究,从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小说的主题。
          3. 小组交流后,推选代表发言:
            • 从情节上看,“我”在伏击中的经历是一个典型的战争场景,通过这一情节,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预测性😱。
            • 从人物形象上,“我”的内心矛盾和挣扎代表了无数战争参与者的心态,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从而引发人们对战争的反思🤔。
            • 小说的环境描写虽然不多,但“闷热的夜晚”“潮湿的草地”等环境烘托出了战争的紧张和压抑氛围,暗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4. 教师总结小说主题:《伏击》通过描写一个士兵在战争中的经历,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对人性的扭曲,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5. (五)品味语言,学习写作手法(10 分钟)

            1. 海明威的语言简洁而有力,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2.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 “他看上去大约十四五岁,像个滑稽演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敌人比作滑稽演员,形象地写出了敌人年轻、幼稚的模样,与后文“他看起来那么年轻,像个孩子”相呼应,更增添了“我”对敌人的怜悯和对战争的无奈😔。
              • “我的双手变得冰凉,膝盖也开始打颤。”通过对“我”身体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在面对敌人时的恐惧心理,让读者感同身受😰。
            3. 引导学生学习海明威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手法,并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个场景,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某种情绪。
            4. 学生进行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5. (六)课堂小结(5 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海明威的《伏击》,通过这篇小说,我们了解了战争的残酷,感受到了主人公在战争中的复杂情感和内心挣扎,体会了小说深刻的主题,我们还品味了海明威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写作手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珍惜和平,铭记历史,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战争与人性的问题🧐。

              (七)布置作业(5 分钟)

              1. 熟读课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将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2. 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海明威的《伏击》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部分学生的思维还不够开阔,回答问题略显局限,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让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标签: #海明威伏击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