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教育领域,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图式建构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合理运用图式建构来优化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图式建构理论概述
图式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图式建构强调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图式,当学生学习“三角形”这一概念时,会将其与脑海中已有的“图形”图式相联系,并进一步区分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特征,从而构建起关于三角形的准确图式。
基于图式建构的教学设计策略
(一)激活原有图式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通过提问、讨论、复习等方式,唤起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激活他们的原有图式,比如在教授物理中的“浮力”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在水中漂浮或下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理,从而为学习浮力的概念和规律做好铺垫。
(二)呈现新知识
以清晰、直观、有逻辑的方式呈现新知识,帮助学生将其纳入已有的图式或构建新的图式,可以运用图片、视频、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在讲解细胞结构时,利用细胞模型和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细胞各部分的形态和功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引导图式建构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总结,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活动,促进新知识与原有图式的整合与重构,例如在数学教学中,给出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函数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函数的特点、变化规律,引导他们构建函数的图式,提高对函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强化与拓展图式
通过练习、案例分析、实际应用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图式,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图式,如在学习了历史事件后,让学生分析该事件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丰富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图式,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图式建构教学设计实例
以小学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海洋、岛屿的印象,激活他们的原有图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展示西沙群岛的美丽图片和视频,呈现课文中关于西沙群岛风景、物产等方面的新知识,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分析西沙群岛的特点,构建起对西沙群岛富饶这一图式的理解,课后安排学生绘制西沙群岛的思维导图,进一步强化和拓展对课文内容的图式,加深记忆。
基于图式建构的教学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理解图式建构理论,灵活运用相关策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起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的有效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图式,实现高效学习和全面发展💪。
标签: #图式建构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