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佳作,以回忆为线索,通过描写“我”和弟弟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小事,抒发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教学反思。
文本解读:深入挖掘,多元理解
- 主题的多元性《风筝》的主题具有丰富的内涵,传统解读侧重于揭示封建礼教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摧残,呼吁人们要打破封建束缚,追求人性解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理解却展现出了多元性,有的学生从兄弟之间的情感角度出发,认为文章体现了兄弟之间真挚而深沉的情感,尽管经历了误解与冲突,但最终还是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亲情维系,这让我意识到,文本的解读不应局限于单一视角,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 写作手法的精妙鲁迅在《风筝》中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象征手法,如对风筝的描写:“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寥寥数语,既展现了“我”对风筝的态度,又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这些语句,分析其作用,让他们感受到鲁迅文字的精妙之处,学生们通过对文本的研读,逐渐掌握了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以及运用象征手法深化主题的写作技巧,这对他们自身的写作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兴趣
- 问题引导法在课堂教学中,问题引导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我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文中的‘我’为什么要毁坏弟弟的风筝?”“弟弟对风筝被毁坏持怎样的态度?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问题难度较大,导致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参与度不高,这提示我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 小组合作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如何看待文中‘我’对弟弟的伤害以及后来的补救行为”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有的负责记录观点,有的负责组织发言,有的负责补充完善,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不仅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个别学生参与度低、小组讨论秩序混乱等问题,这需要我进一步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明确小组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情感教育:触动心灵,引发共鸣
- 挖掘情感内涵《风筝》中蕴含着复杂而真挚的情感,有“我”对弟弟的愧疚之情,有兄弟之间深厚的手足之情,也有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之情,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挖掘这些情感内涵,让他们体会到文字背后所承载的作者情感,通过朗读、分析关键语句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我”内心的痛苦与自责,以及弟弟的纯真与善良,当学生们真正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时,他们被深深触动,课堂上不时传来轻声的感慨,这表明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 联系生活实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回忆自己与兄弟姐妹之间发生的类似冲突或温馨瞬间,思考在这些经历中所蕴含的情感,学生们纷纷发言,分享自己的故事,有的讲述了与兄弟姐妹争吵后后悔不已的心情,有的回忆了一起玩耍时的快乐时光,通过这种联系生活的方式,学生们将课文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亲情的珍贵,同时也意识到要珍惜身边的亲人,避免因一时冲动而伤害到他们。
教学效果:反思不足,寻求改进
- 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较为明显,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轻松跟上教学节奏,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而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有些吃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如为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导和练习机会,鼓励他们逐步提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 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由于讨论过于热烈,导致时间过长,后面的教学内容有些仓促,这让我意识到在课堂时间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限制,并严格执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要提前设定好讨论时间,并在过程中适时进行引导和调控,确保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通过对《风筝》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文本,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体差异,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真正领略语文的魅力🎈。
标签: #初中《风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