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通俗易懂的物理教学设计案例,摩擦力的奥秘

jiayaozb.com5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准确说出摩擦力的定义,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能理解其原理。
    • 能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摩擦力的方向,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 经历对摩擦力现象的分析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 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及方向的判断。
      •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2. 教学难点
      • 理解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 引导学生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我们推箱子的时候,如果不用力,箱子就会停下来;走路的时候,鞋底和地面之间好像有一种力在阻碍我们前进,大家能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请几位同学回答)

      这些现象都和一种力有关,那就是摩擦力,我们就一起来揭开摩擦力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讲授

      1. 摩擦力的概念(5分钟)
        • 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使木块缓慢匀速运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讲解: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间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思考一下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引导学生回答:相互接触、有相对运动、接触面粗糙)
      2. 摩擦力的方向(5分钟)
        • 再次演示刚才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木块运动时,摩擦力的方向与木块运动方向的关系。
        • 讲解: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这里要注意“相对”两个字,比如人走路时,鞋底相对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所以摩擦力方向向前,推动人前进🚶。
        • 举例:让学生分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轮与地面间摩擦力的方向。(请几位同学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0分钟)
        • 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 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比如可能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运动速度等因素有关。(将学生的猜想写在黑板上)
        • 设计实验
          • 介绍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砝码、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等。
          • 讲解实验思路: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通过改变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测量对应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从而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表格,如下:|实验次数|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滑动摩擦力大小||---|---|---|---||1|一个木块|木板| ||2|一个木块+一个砝码|木板| ||3|一个木块|砂纸
        •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操作规范,如实记录数据。
        • 分析与论证: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
        •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0分钟)
          • 生活实例分析:展示一些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实例,如鞋底的花纹、汽车的刹车装置、旱冰鞋的轮子等,让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
          • 总结方法
            •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分离(如加润滑油、变滑动为滚动等)。
          • 课堂讨论: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举例说明。(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 (三)课堂小结(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1.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确的是( )A. 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 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摩擦力C. 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D. 相互紧压的粗糙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才受滑动摩擦力
            2.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8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2.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当绳子突然断开时,则( )A. 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受到的摩擦力小于2NB. 物体速度逐渐减小,受到的摩擦力等于2NC. 物体速度逐渐减小,受到的摩擦力等于8ND. 物体立即停止,受到的摩擦力为零
            3. 体操运动员在比赛前,会在手上涂防滑粉,这是通过__的方法来__摩擦力。(填“增大”或“减小”)

            (五)布置作业

            1.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摩擦力或采取了减小摩擦力的措施,并记录下来,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摩擦力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探究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理解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的关系时还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多媒体资源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总体而言,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会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标签: #通俗易懂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