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石,对于小学生而言,如何让他们轻松愉悦地踏上识字之旅,是每位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近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以“轮船”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识字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欢笑、有思考,也收获了满满的经验与启示。
在课程设计之初,我怀揣着让孩子们在欢乐氛围中高效识字的美好愿景,轮船,作为一种充满魅力的交通工具,其丰富的部件和有趣的用途为识字教学提供了绝佳素材,我精心规划了一系列围绕轮船展开的教学环节。
课堂伊始,我播放了一段轮船在大海上乘风破浪的精彩视频,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看着屏幕上那雄伟的轮船,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我趁热打铁,指着轮船的各个部位,如船头、船身、船尾、烟囱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介绍,并引入对应的汉字。“船头尖尖像个箭,这就是‘尖’字”,“船身大大的像个房子,这是‘大’字,加上一点就变成了‘太’,是不是很有趣”,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轮船建造现场,对汉字的由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加深孩子们对这些汉字的记忆,我组织了一场别出心裁的“轮船部件找汉字”游戏,我在黑板上画出轮船的轮廓,并将船头、船身、船尾、烟囱等部件剪成卡片,每个部件上分别写上对应的汉字,我随机抽取部件卡片,让孩子们迅速在自己的识字卡片中找出相应的汉字,孩子们热情高涨,小手举得高高的,嘴里不停地喊着:“老师,我找到了!”在游戏过程中,他们不仅巩固了所学汉字,还体验到了识字的乐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遭遇了一些挑战,部分孩子在字形区分上出现了混淆。“太”和“大”,尽管我采用了形象的讲解方式,但仍有孩子在书写时将“太”字的点遗漏,经过反思,我意识到可能是我的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对于这类容易混淆的字形,仅仅依靠简单的形象比喻还不够,还需要增加更多的对比练习,我在后续的课堂中,专门设计了一组“太”和“大”的对比练习,通过填空、组词、造句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加清晰地理解两者的区别。“( )阳高高挂”,“我( )了一岁”,让孩子们在实际运用中加深记忆。
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我也有了新的感悟,由于游戏环节过于精彩,孩子们沉浸其中,导致后面的识字练习时间略显紧张,这让我明白,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既要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有趣的活动,又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时间管理,提前规划好每个环节的时长,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此次轮船趣味识字教学,也让我对评价方式有了新的思考,以往的教学评价,多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和进步,在这次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关注孩子们的识字量和书写准确性外,还注重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习态度以及合作能力等方面,对于积极参与游戏、主动思考问题的孩子,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在识字过程中遇到困难但不气馁、努力克服的孩子,我也给予肯定和支持,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全面发展的关注,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回顾这次轮船趣味识字教学,虽有波折,但更多的是收获,它让我深刻认识到,趣味教学是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当我们将枯燥的汉字与生动有趣的事物相结合时,孩子们就会像在知识的海洋中驾驶着轮船一样,充满热情地探索未知,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是宝贵的财富,它们促使我不断反思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努力为孩子们打造更加高效、有趣的识字课堂。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以孩子们的兴趣为导向,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识字教学成为一场充满惊喜与收获的奇妙旅程,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设计、去引导,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识字的海洋中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知识的彼岸🌊。
标签: #轮船趣味识字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