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折叠纸张的教学设计,探索数学与实践的奇妙融合

jiayaozb.com9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折叠纸张过程中产生的几何变化,如角度、长度、面积等的改变。
    • 掌握通过折叠纸张解决一些简单几何问题的方法,例如求角度大小、证明线段相等、计算图形面积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经历动手折叠纸张的实践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 通过观察、分析折叠前后图形的变化,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深入理解折叠纸张的性质,即折叠前后图形全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 学会运用折叠纸张的性质解决各类几何问题,构建清晰的解题思路。
    2. 教学难点
      • 能够准确地从复杂的折叠情境中提取关键信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 灵活运用折叠性质进行综合推理,解决较难的几何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折叠纸张的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图形的变化,增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2.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折叠纸张过程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折叠的物品,比如折纸飞机、折叠扇子等,我们就来一起探索折叠纸张背后隐藏的数学奥秘😃。

      老师拿出一张普通的纸张,问学生:“如果我们将这张纸进行折叠,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折叠纸张。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

      1. 折叠纸张的性质
        • 老师进行实际的折叠操作,将纸张对折一次,然后展开,向学生讲解:“折叠前后的图形是全等的,这意味着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 进一步指出:“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在刚才的对折中,折痕两侧的边是对应边,它们长度相等;对应的角也是相等的。
        • 通过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图形,标注出对应边和对应角,帮助学生理解折叠纸张的性质🧐。
      2. 利用折叠性质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 展示一道简单的例题:将一张长方形纸片 ABCD 沿 EF 折叠后,点 D、C 分别落在点 D'、C'的位置,若∠1 = 50°,求∠2 的度数。
        • 引导学生分析:根据折叠性质,∠DEF = ∠D'EF,因为长方形的对边平行,DEF = ∠1 = 50°,D'EF = 50°,又因为∠1 + ∠2 + ∠D'EF + ∠DEF = 180°(平角定义),2 = 180° - 50° - 50° - 50° = 30°。
        • 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让学生初步感受运用折叠性质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探究(20 分钟)

        1. 小组活动
          •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纸张和一些问题卡片📄。
          • 问题如下:
            • 把一张三角形纸片 ABC 沿 DE 折叠,使点 A 落在四边形 BCED 内部点 A'的位置,探索∠A 与∠1 + ∠2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 已知正方形纸片 ABCD 的边长为 8,将其沿 MN 折叠,使点 B 落在 CD 边上的点 E 处,若 CE = 4,求折痕 MN 的长度。
            • 把一张圆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得到的扇形圆心角是多少度?扇形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
          • 小组讨论与探究
          • 学生们围绕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动手折叠纸张,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 小组汇报与交流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和解题思路,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共同交流探讨。
            • 对于学生的汇报,老师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完善,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折叠纸张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四)课堂练习(15 分钟)

            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下:
              • 如图,将矩形纸片 ABCD 沿对角线 BD 折叠,使点 C 落在点 C'处,BC'交 AD 于点 E,若∠DBC = 22.5°,则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图中 45°的角(虚线也视为角的边)有( )A. 6 个 B. 5 个 C. 4 个 D. 3 个
              • 把一张矩形纸片 ABCD 按如图方式折叠,使顶点 B 和顶点 D 重合,折痕为 EF,若 BF = 4,FC = 2,则∠DEF 的度数是 。
              • 已知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6,8,现将△ABC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 A 与点 B 重合,折痕为 DE,则 CE 的长为( )A. 25/4 B. 22/3 C. 7/4 D. 5/3
            2. 老师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3.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 请学生发言,总结折叠纸张的性质以及运用该性质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3. 老师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重点知识和易错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记忆😃。

              (六)布置作业(5 分钟)

              1.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作业: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折叠纸张的原理,尝试自己设计一个与折叠纸张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探究中,对折叠纸张的性质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够运用该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在练习和小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标签: #折叠纸张的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