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水仙子·夜雨》。
- 理解并掌握元曲的特点以及本曲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够体会作者通过多种手法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元曲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培养语感。
- 借助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曲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深入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体会作者羁旅漂泊的愁苦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当下、热爱生活的情感。
- 感受元曲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并背诵《水仙子·夜雨》,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 分析曲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 教学难点
- 深入理解作者复杂情感的表达,感受元曲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 引导学生从元曲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中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元曲的韵律和节奏,体会情感。
-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曲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 讲授法:讲解重点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元曲的特点和本曲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同学们,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诗词曲犹如璀璨的明珠,我们要一同走进元曲的世界,领略它独特的魅力,大家知道哪些著名的元曲作家和作品呢🧐?(请几位同学分享)很好,看来大家对元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张养浩的《水仙子·夜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感受他那漂泊羁旅的愁苦情怀😟。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3分钟)
张养浩,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为官清廉,关心百姓疾苦,其散曲多写弃官后的田园生活,也有不少作品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水仙子·夜雨》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曲子通过描绘雨夜的情景,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和漂泊之苦😔。
(三)初读感知(10分钟)
- 教师范读请同学们先认真听老师朗读这首曲子,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
- 学生跟读跟着老师的节奏,轻声跟读几遍,感受一下元曲的韵律之美🎶。
- 学生自由朗读同学们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曲子的内容。
- 指名朗读请几位同学站起来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读音、节奏等方面的表现👍。
(四)疏通文意(12分钟)
- 学生结合课++释,自主翻译曲子,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 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内讨论疑难问题,尝试共同解决,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一起探讨🧐。
-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
-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每一声梧桐叶的飘落都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每一滴芭蕉叶上的雨滴都增添了一份愁绪,这里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渲染了秋夜的凄凉氛围😟。
- “三更归梦三更后”:半夜里回到家乡的梦却又在半夜之后醒来,极言思乡之情的浓烈,梦短情长😭。
- “落灯花棋未收”:灯花落下,棋盘上的棋子还没有收起,以这样一幅静态的画面,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无聊😴。
- “叹新丰孤馆人留”:感叹自己像马周一样,在新丰孤馆中被人滞留,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漂泊在外、身不由己的无奈😒。
-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躺在床上回忆过去十年的经历,远在江南的父母的担忧,一下子都涌上心头,将个人的漂泊之苦与对父母的思念之情融合在一起,情感真挚深沉😭。
(五)文本分析(15分钟)
分析意象
- 请同学们找出曲中的意象,如梧叶、芭蕉、秋、灯花、棋等🧐,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呢?(引导学生回答出凄凉、孤寂、愁苦的氛围)
- 梧叶、芭蕉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与愁绪相关联,这里作者通过描写它们在雨夜中的声响,进一步强化了愁情😟,灯花落下,棋未收,更增添了一种落寞之感😴。
分析表现手法
- 这首曲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 叠词的运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增强了音韵美和节奏感,突出了秋夜的凄凉和作者内心的愁绪😟。
- 以景衬情:通过描绘雨夜的种种景象,如梧叶、芭蕉、灯花等,衬托出作者的思乡之情和漂泊之苦,情景交融,感染力强😭。
- 用典:“叹新丰孤馆人留”,借用马周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漂泊他乡的感慨😒。
(六)情感体会(8分钟)
请同学们结合文本分析,谈谈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作者通过描写雨夜的凄凉景象,抒发了漂泊羁旅的愁苦之情😟。
- 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体现得尤为深刻😭。
- 还有一种怀才不遇、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感,如“叹新丰孤馆人留”😒。
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在离开家乡或亲人时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七)诵读巩固(5分钟)
-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曲子,注意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 请几位同学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感受他们对情感的把握🎵。
- 全班一起齐声朗读,在朗读中巩固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和记忆🎶。
(八)课堂小结(2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张养浩的《水仙子·夜雨》,通过诵读、分析和体会,我们感受到了这首曲子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作者深沉的情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深入探究古代文学作品,领略其中的无限风光🤗。
(九)布置作业(2分钟)
- 背诵并默写《水仙子·夜雨》。
- 请同学们仿照这首曲子,以“秋夜思乡”为主题,创作一首小令,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元曲《水仙子·夜雨》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在教学过程中,诵读法的运用让学生较好地体会了元曲的韵律美,讨论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探究能力,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复杂情感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让学生结合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自身经历,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对于元曲语言风格的把握,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强化,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标签: #《水仙子 夜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