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引导学生感受《勇敢的鄂伦春》欢快活泼的旋律,体会鄂伦春族人民的勇敢与豪迈,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 学生能够准确地哼唱歌曲,掌握八分音符和切分节奏,提高节奏感和音准能力。
- 通过歌曲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含义,能够流畅地演唱歌曲。
- 感受鄂伦春族音乐风格,体会其中的民族情感。
- 难点
- 把握歌曲中的八分音符和切分节奏,准确表现出歌曲的韵律。
-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出鄂伦春族人民勇敢、豪爽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 导入(5分钟)
- 播放一段展现鄂伦春族生活场景的视频,视频中包括鄂伦春族的狩猎、舞蹈、居住环境等内容。
- 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场景呀?”引导学生回答出鄂伦春族。
- 简单介绍鄂伦春族:鄂伦春族是一个勇敢、勤劳的民族,他们长期生活在大小兴安岭一带,以狩猎为生,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鄂伦春族的音乐世界,学习一首好听的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 歌曲介绍(3分钟)
- 向学生介绍《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歌曲:它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儿童歌曲,旋律采用了鄂伦春族音乐的典型音调,节奏明快,歌词描绘了鄂伦春族人民的狩猎生活和勇敢精神。
- 初听歌曲(5分钟)
- 播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音频,让学生安静聆听,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仿佛置身于鄂伦春族的山林之中,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绪和氛围。
- 听完歌曲后,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给你们的感觉是怎样的?是欢快的、活泼的还是其他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歌曲的初步感受😃
- 节奏学习(8分钟)
- 教师范唱歌曲中的八分音符和切分节奏部分,让学生直观感受节奏特点。
- 运用拍手、跺脚、拍腿等方式,引导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节奏模仿练习。
- 八分音符:X X | XX XX |,学生跟着拍手练习。
- 切分节奏:X X X | XX X |,学生用跺脚和拍手相结合的方式练习。
- 通过节奏卡片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八分音符和切分节奏的时值和读法,组织学生进行节奏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反应能力🎶
- 歌词学习(5分钟)
-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歌词,让学生感受歌词的韵律和意境。
- 逐句教唱学生歌词,对于较难理解的词汇,如“鄂伦春”“打猎”等,进行简单解释。
- 采用分组朗读、个别朗读、男女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熟悉歌词。
- 歌曲教唱(10分钟)
- 教师范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型、发声方法和演唱表情。
- 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歌曲,每教唱一句,让学生跟随模仿练习,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
- 教唱过程中,强调歌曲中的强弱对比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用欢快、豪迈的声音演唱。
- 组织学生分组演唱、个别演唱,给予学生充分的演唱机会,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 拓展与创作(5分钟)
- 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完善舞蹈动作。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描绘自己心中勇敢的形象或其他生活场景。
- 分组展示创编成果,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 课堂总结(4分钟)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鄂伦春族的文化、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演唱技巧、节奏特点以及同学们的创编成果等。
- 再次强调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了解更多不同民族的音乐魅力。
- 全体学生一起充满++地演唱《勇敢的鄂伦春》,结束本节课🎊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习《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歌曲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音乐素养,还深入了解了鄂伦春族的民族文化,激发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标签: #勇敢的鄂伦春歌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