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杜牧的《赤壁》以其精妙的构思、深刻的寓意和优美的语言,成为古诗教学中的经典之作,在教授这首古诗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也引发了诸多反思。
教学目标的达成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赤壁》,通过反复的诵读和书写练习,大部分学生都顺利达成了这一目标,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背诵接龙,默写准确率也较高,这表明对诗歌内容的记忆掌握情况良好。
-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意境,借助注释、译文以及课堂上的详细讲解,学生们基本能够理解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在分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时,学生能想象出沉埋在沙中的断戟经过岁月仍未销蚀,诗人磨洗辨认出是前朝遗物的情景,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厚重。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在课堂结尾的情感升华部分,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对诗歌所表达情感的理解,感受到诗人借赤壁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抒发了对历史变迁、机遇重要性的深刻思考,情感态度目标得以较好实现。
- 朗读法朗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赤壁》时,我让学生充分朗读,通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让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从最初的读得生硬,到后来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在反复朗读“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时,学生们逐渐体会到诗句中蕴含的遗憾与感慨之情。
- 问题引导法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如在讲解诗歌颔联时,我提问:“诗人为什么要写‘折戟沉沙’这一景象?”引发学生对诗歌开篇借景抒情手法的关注,在分析颈联和尾联时,我又提出:“如果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历史将会怎样?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促使他们深入探究诗歌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发言,大家各抒己见,在讨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寓意时,小组间展开了激烈的思想碰撞,有的小组认为这两句诗是在强调机遇对历史的重要影响;有的小组则提出这是诗人以小见大,通过二乔的命运反映东吴的兴衰,展现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情境导入以赤壁之战的历史故事视频导入新课,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当屏幕上呈现出赤壁之战中熊熊燃烧的战船、奋勇厮杀的将士等画面时,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之中,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为后续理解诗歌内容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使学生更能感受到诗歌与历史的紧密联系。
-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赤壁的地理位置图,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呈现古代兵器折戟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折戟沉沙铁未销”这句诗;还播放了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对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有更全面的认识,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 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在课堂讨论环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学生提出的新颖观点,即使不完全正确,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有学生认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诗不仅仅是在说历史,还可以联系到现实生活中人们因为缺乏机遇而错失成功的情况,这种独特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 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在课堂教学中,虽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但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由于时间有限,未能及时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困惑,影响了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 拓展延伸不够深入在教学中,对诗歌的拓展延伸略显不足,只是简单提及了一些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历史典故和其他描写历史兴亡的古诗,没有更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和文化探究,可以让学生对比杜牧的《赤壁》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主题、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对古代文化的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拓展延伸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 课堂节奏把控不够精准在讲解诗歌颔联和颈联时,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小组讨论和总结环节有些仓促,学生没有充分时间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也不够深刻,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精准把控课堂节奏,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和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和任务,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辅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安排学习较好的学生与他们一组,帮助他们理解问题、发表观点,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 加强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结合诗歌主题,拓展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除了比较阅读不同诗人的同主题作品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诗歌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当时的社会风貌等,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如让学生以“话说赤壁之战”为主题,制作手抄报、撰写小论文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使学生在丰富的文化滋养中提升语文素养。
- 优化教学设计,精准把控课堂节奏在备课过程中,更加细致地分析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如果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困难,可以适当放慢速度,增加讲解和练习的时间;如果学生对某个环节兴趣浓厚、讨论热烈,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的预设和生成,提前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在朗读环节,学生们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逐渐把握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读出了诗歌的韵味,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围绕“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展开激烈讨论,探讨其蕴含的哲理,思维得到了锻炼,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改进措施
古诗《赤壁》的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古诗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对这次教学的反思,我明确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也找到了改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让古诗教学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领他们在古代文化的长河中畅游,汲取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标签: #古诗 赤壁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