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学生会认“沿、答”等7个生字,会写“井、观”等8个字。
-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义,明白看问题要全面,不能自以为是。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 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
- 难点体会“坐井观天”的寓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拿出一个画有井口的图片)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引导学生说出“井”)对啦,有一口井,在这口井里住着一只青蛙。(贴上青蛙图片)有一天,一只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贴上小鸟图片)青蛙和小鸟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对话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坐井观天》。
-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 出示生字“沿、答、渴、喝、话、际、弄”,指名认读,正音。
- 开火车读、小组读,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概括:课文主要讲了青蛙和小鸟在井边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学习第1自然段
- 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青蛙和故事发生的地点——井边。
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 分角色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思考:青蛙和小鸟对天的看法一样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 学生自由朗读对话,同桌交流。
- 汇报交流:
- 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它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 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 指导朗读:青蛙的话要读出自信、肯定的语气;小鸟的话要读出诚恳、耐心的语气。
- 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相机指导纠正读音和语气。
学习第3 - 7自然段
- 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自由读第3 - 7自然段,找一找原因。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青蛙整天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由来,它用来比喻有些人看问题目光短浅,见识有限。
- 出示井口和天空的对比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青蛙和小鸟看到的不同景象。
- 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它相信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 学生找出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的句子,教师指导朗读青蛙固执的语气。
拓展延伸
- 假如你是小鸟,你会怎么说服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呢?
- 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 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要像小鸟一样,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增长见识,不要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
(四)识字写字
- 出示要写的生字“井、观、沿、答、渴、喝、话、际”。
- 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 “井”是独体字,“观、沿”是左右结构,“答、渴、喝、话”是上下结构,“际”是左右结构,左边是“阝”。
教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
- “观”:左窄右宽,“又”的捺变点。
- “沿”:右部“几”的横折弯钩要写得舒展。
- “渴”:左部“氵”的最后一笔提,右边“日”要写得瘦长。
- “喝”:左部“口”要写得小,右边“曷”的横钩不要忘记。
- “话”:左部“讠”的点要写在横中线的上方,右边“舌”的横画要长。
- “际”:左部“阝”的弯钩要写得有弧度,右边“示”的第二横要写得长。
学生书空,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
(五)角色扮演,巩固提升
- 选择几位同学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表演。
- 其他同学认真观看,评价表演是否生动、准确地表现出了青蛙和小鸟的语气和神态。
- 表演结束后,让其他同学说说从表演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寓意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
-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以及“坐井观天”的寓意。
- 鼓励学生要善于观察,不要像青蛙那样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要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七)布置作业
-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讨论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 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写一句话。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直观演示、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成语的寓意,识字写字环节注重指导,学生书写规范有所提高,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标签: #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