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让幼儿了解小羊成长的过程,知道小羊会越长越好看。
- 通过观察、绘画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 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引导幼儿了解小羊成长的过程,掌握小羊不同阶段的外形特征。
-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小羊成长的理解,如绘画、讲述等。
- 难点
- 帮助幼儿理解小羊成长过程中身体各部分的变化,并用准确的语言描述。
-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绘画中展现出小羊成长的独特画面。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互动教学法
教学准备
- 小羊成长过程的图片、视频资料。
- 绘画工具,如彩笔、画纸等。
- 小羊头饰若干。
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 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教师戴着小羊头饰随着音乐进入教室,和幼儿打招呼:“小朋友们好呀,我是小羊宝宝,今天我来和大家一起玩啦!”
- 引导幼儿观察小羊的外形,提问:“小朋友们,看看我长得什么样子呀?”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羊越长越好看。
基本部分
展示小羊成长过程的图片
- 教师依次展示小羊从出生到长大的不同阶段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 提问:“这只小羊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呀?”“它慢慢长大后又有什么变化呢?”
-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总结:小羊刚生下来的时候小小的、毛茸茸的,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慢慢长大一些,它的毛变得更密了,身体也长高了一点;再后来,小羊就长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壮,身上的毛也变得又白又漂亮啦。
观看小羊成长的视频
- 播放小羊成长的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小羊成长的过程。
- 观看后,再次提问幼儿对视频中哪个阶段的小羊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讨论小羊成长的变化
-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小羊在成长过程中,除了我们看到的外形变化,还可能会有哪些变化呢?”
-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引导,让幼儿了解小羊成长过程中饮食、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
绘画活动:我心中的小羊
-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目中小羊长大后的样子。
-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小羊的外形特征,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装饰小羊。
- 引导幼儿给画好的小羊添加背景,如草地、蓝天等,让画面更加丰富。
作品展示与分享
- 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或展示区。
- 邀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画的小羊,说一说小羊在做什么,它为什么长得这么好看。
- 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并给予鼓励和评价,如“你画的小羊颜色真漂亮!”“我喜欢你画的小羊的姿势,很可爱!”
游戏部分:小羊找妈妈
- 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分别戴上小羊头饰。
- 教师扮演羊妈妈,在教室的不同位置设置一些障碍物和“家”的标记。
- 游戏开始,羊妈妈发出指令,如“小羊们,我们要回家啦,跳过前面的小沟,绕过那块大石头,找到自己的家!”小羊们根据指令,模仿小羊的动作,跳过障碍物,找到自己的“家”。
- 对表现出色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奖励,如小贴纸、小奖品等。
结束部分
-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今天我们都了解了小羊的哪些知识呀?”引导幼儿再次说出小羊成长的过程和变化。
- 教育幼儿要爱护小动物,关心它们的成长,鼓励幼儿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今天学到的关于小羊的知识。
- 播放轻柔的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如深呼吸、轻轻摆动身体等,结束本节课。
教学延伸
- 在美工区投放更多与小羊相关的材料,如彩色纸、剪刀、胶水等,让幼儿制作小羊手工。
- 在阅读区投放有关小羊的绘本故事,让幼儿在课后自主阅读,进一步了解小羊的生活习性和有趣的故事。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小羊成长的过程,还通过绘画、游戏等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小羊的喜爱之情,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像爱护小羊一样,爱护身边的每一个小动物,用爱心去感受和呵护生命的美好🌼。
标签: #小羊越长越好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