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如“之”“于”“然”等,理解文意,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 掌握本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如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等。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 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黄鹤楼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 体会作者对世事变化、昔盛今衰的感慨,培养学生珍惜当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教学重点
-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背诵课文。
- 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 教学难点
- 理解文中作者复杂的情感,尤其是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读出情感。
-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和韵律美,理解文意。
- 自主探究法:鼓励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黄鹤楼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 强调重点字音:“隅(yú)”“闼(tà)”“甍(méng)”等。
- 展示节奏划分示例:
-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
- 全班齐读,读得通顺、流利、有节奏。
- 学生结合课++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 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适时给予指导。
- 小组代表提出仍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子:
- 字词
- “州城西南隅”:隅,角落。
-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尝,曾经;驾,乘、骑;憩,休息。
- “上倚河汉”:倚,靠着。
- “四闼霞敞”:闼,门;霞敞,高敞如霞。
- “坐窥井邑”:窥,看;井邑,城乡。
-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形胜,山川胜迹;之,助词,可译为“的”;最,最美的地方。
- 句子
-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译文:观看它矗立着的高大建筑,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
-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译文: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像云霞一样敞开。
-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译文: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
-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 第一段:介绍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 第二段:描写黄鹤楼的外观。
- 第三段:写登楼所见之景。
- 第四段:总结黄鹤楼的地位和价值。
- 提问:作者在描写黄鹤楼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总结:
- 文中“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黄鹤楼景色的赞美之情,认为它是荆吴一带最美的地方。
-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通过描写登楼所见的城乡景色和云气烟雾,展现了黄鹤楼的雄伟壮观,也流露出作者对其的惊叹和喜爱。
- 文中虽没有直接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但从黄鹤楼的历史变迁中(历代屡建屡毁),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沧海桑田、世事无常的感觉,引发学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重点指导朗读描写黄鹤楼雄伟景色的语句,读出惊叹、赞美之情;朗读结尾部分,读出感慨的语气。
-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几句诗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诗句的字面意思、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讨论)
-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与黄鹤楼有关的诗词或故事,分享给大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拓宽知识面)
- 背诵并默写课文。
- 仿照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点,字数不少于 300 字。
(六)拓展延伸(5 分钟)
(七)课堂小结(3 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了《黄鹤楼》这篇文章,了解了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建筑特色、登楼所见以及它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通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体会情感,我们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继续诵读课文,加深理解,同时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的名楼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八)布置作业(2 分钟)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黄鹤楼》,学生在文言词汇积累、文意理解和情感体会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文言文翻译时仍存在一些困难,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文言虚词用法的专项训练,多给学生提供文言文翻译的练习机会,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思路,让学生结合更多的背景资料和生活实际,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是一篇关于《黄鹤楼》教学片段的教学设计,你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希望这个设计对你有所帮助!😃
标签: #黄鹤楼教学片段教学设计
-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总结:
(五)研读课文,体会情感(10 分钟)
- 字词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同学们,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许多名楼古迹,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比如滕王阁,王勃曾在这里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岳阳楼,范仲淹在此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我们要一同走进被誉为“天下绝景”的黄鹤楼,看看作者阎伯理笔下的黄鹤楼又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呢🧐(多媒体展示黄鹤楼的图片)
(二)背景介绍(2 分钟)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历代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 1985 年重建的,它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本文作者阎伯理,生平不详,其《黄鹤楼》一文,对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建筑结构、登楼所见等进行了详细描述,是一篇描写黄鹤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