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读数方法。
- 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能进行摄氏温度的简单换算。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 经历探究温度计工作原理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 教学重点
- 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 摄氏温度的规定和单位换算。
- 教学难点
- 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 正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尤其是体温计的特殊读数方法。
- 展示几幅不同场景的图片,如炎热的沙漠、寒冷的雪山、温暖的春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这些场景中物体的冷热程度。
提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感受到不同地方的冷热情况有什么不同吗🧐?
- 让学生用手触摸不同温度的物体,如热水杯、冷水杯、常温的书本等,进一步感受物体的冷热差异。
追问:通过触摸,你们能更直观地说出哪个物体更热,哪个物体更冷吗😃?
- 引出课题: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温度的知识。
- 温度的概念(3 分钟)
- 讲解: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感受,我们知道物体有冷热之分,温度就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举例:比如今天天气很热,这里的“热”就是指温度较高;冬天很冷,“冷”就是指温度较低。
- 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8 分钟)
- 展示常用温度计,如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和结构特点。
- 提问: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温度计,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 讲解温度计的主要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毛细管、刻度、液柱等。
- 演示实验: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中,引导学生观察液柱的变化。
- 提问: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会上升呢🧐?
- 讲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当温度升高时,液体膨胀,液柱上升;当温度降低时,液体收缩,液柱下降。
- 摄氏温度的规定(5 分钟)
- 讲解: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在 0℃和 100℃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就是 1℃。
- 举例:让学生理解 0℃、1℃、100℃等温度的含义,比如一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 0℃,而温水的温度可能是 25℃等。
- 温度计的使用(12 分钟)
- 强调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
- 首先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也就是它能测量的温度范围,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 然后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也就是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这样才能准确读数🧐。
-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因为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可能与液体温度不同,会影响测量结果😒。
-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 教师进行规范的演示操作,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
-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温度的水,并记录数据,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 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和使用方法(7 分钟)
- 展示体温计,让学生观察它与实验室温度计的不同之处。
- 讲解体温计的特殊构造: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
- 演示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 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甩几下,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
- 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玻璃泡要与人体充分接触,时间稍长一些。
- 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因为缩口的存在,水银柱不会下降,方便读数😃。
- 让学生模拟测量体温的过程,加深对体温计使用方法的理解。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呀🧐?
- 请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了解了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掌握了摄氏温度的规定;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包括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 强调重点知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摄氏温度的规定是本节课的重点,大家一定要牢记哦😃!
- 出示练习题,如判断温度的高低、温度计的读数、根据温度变化判断物体的热胀冷缩等。
- 今天的气温是 25℃,读作( )。
-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读数方++确的是( )(给出几个读数的图片让学生判断)
- 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 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 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 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
- 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 实践作业: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并记录下来,制作一个简单的气温变化记录表。
(五)布置作业(2 分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等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等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小组合作实验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摄氏温度的规定,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
标签: #八年级温度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