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等。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 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默读和有感情朗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文本,培养阅读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分析,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升分析文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 培养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班长的高尚品质。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难点
- 体会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如“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 引导学生从老班长的行为中感受他的精神境界,进而在实际生活中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
教学方法
-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会人物情感和文本内涵。
- 问题引导法: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播放一段红军长征时期的艰苦战斗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征的艰难困苦。
- 提问:在长征这样艰难的环境中,战士们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坚持下来的呢?引出课题《金色的鱼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等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联系生活实际、直观演示等方法。
-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
- 学习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体会其形象特点。
- 找出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老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
-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外貌描写,思考:从这些描写中你能看出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从外貌描写可以看出老班长历经沧桑,生活的重担使他过早地有了皱纹,但也能感受到他的坚毅和朴实。
- 重点学习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其品质。
- 分组研读文中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如:
- 语言:“吃过了吗?同志们,你们可要坚持住啊!”“你们吃吧,就是吃剩一口汤,也要留给伤病员们。”
- 动作: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 神态:他喜出望外,但又带着一丝焦急。
- 小组讨论: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老班长具有怎样的品质?
-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 从老班长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战士们的关爱和体贴,时刻把战士们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
- 从老班长的动作中,“喜出望外”“跑回来”“取出”“烧红”“弯成”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老班长为了能让战士们吃上食物,想尽办法制作鱼钩的急切心情和坚定决心,体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高度的责任感。
- 从老班长的神态中,“喜出望外”表现出他看到有希望找到食物时的兴奋,“一丝焦急”则体现了他对战士们饥饿状况的担忧,进一步突出了他对战士们的深切关怀。
-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 出示句子:“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长满红锈的鱼钩上会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 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金色的光芒代表着老班长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这种品质是革命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 总结全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再次强调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总结学习收获。
- 拓展延伸:
-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向老班长学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 推荐阅读《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红色经典书籍,加深学生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征途中老班长的感人故事,体会到了他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希望同学们能铭记革命先辈们的付出,传承和弘扬他们的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以“读《金色的鱼钩》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老班长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语句含义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要继续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希望能让学生真正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从而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标签: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