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让学生掌握折纸小蝌蚪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锻炼手部精细动作。
- 通过折纸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美术手工的兴趣。
- 引导学生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学会运用折纸的方法折出小蝌蚪的形状。
- 掌握折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头部、身体和尾巴的折叠方法。
- 难点
- 如何让折出的小蝌蚪更加生动形象,尤其是尾巴的弯曲度和形状。
- 培养学生在折纸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添加不同的表情或场景。
导入(5分钟)
- 播放一段小蝌蚪在水中游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 提问学生:“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呀?它们生活在哪里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本节课的折纸主题。
新授(15分钟)
-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折纸小蝌蚪的步骤:
- 取一张黑色折纸,将其对折成三角形,作为小蝌蚪的身体。
- 把三角形的顶角向下折叠一小段,形成小蝌蚪的头部。
- 从身体的一侧剪出一条细长的纸条,作为小蝌蚪的尾巴,并将尾巴稍微弯曲一下。
- 用胶水将尾巴粘贴在身体的合适位置上。
- 在示范过程中,强调每个步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如折叠的角度、裁剪的长度等🧐。
- 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步骤开始折纸小蝌蚪,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自己折的小蝌蚪添加眼睛、嘴巴等表情,让小蝌蚪更加生动有趣😄。
- 学生将自己折好的小蝌蚪展示在黑板或展示台上。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外形、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如“你觉得他折的小蝌蚪尾巴弯得像真的一样,很有创意!”“她给小蝌蚪画的眼睛特别可爱👀。”
-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 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长大后会变成什么?鼓励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 展示一些相关的绘画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学生实践(20分钟)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拓展延伸(5分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折纸小蝌蚪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并折出较为形象的小蝌蚪,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关注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手工活动中有所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折纸的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更多的手工技能和创新思维💪。
标签: #折纸小蝌蚪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彩色折纸、剪刀、胶水、绘画工具、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