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中班科学探索活动,有趣的溶解现象

jiayaozb.com380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 幼儿能够初步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有的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有的物质不能。
  • 了解常见的可溶解物质和不可溶解物质。
  1. 能力目标
  •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 提高幼儿运用科学语言表达实验结果和现象的能力。
  1. 情感目标
  •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让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
  • 每组一份实验材料:盐、糖、沙子、面粉、水、透明杯子若干。
  • 若干小勺子、搅拌棒。
  • 记录纸、笔。
  1. 经验准备
  • 幼儿有过玩水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神秘的魔法水

教师提前准备一杯清水,然后故作神秘地往水中加入一勺盐,搅拌均匀。

  •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变一个魔法,看看这杯清水会变成什么样子。”
  • 搅拌后,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引导幼儿说出水没有变颜色,但味道好像变了。
  • 提问:“为什么水的味道变了呢?盐去哪里了?”引发幼儿的思考,从而导入活动主题——溶解。

(二)探索部分:哪些东西能溶解

介绍实验材料

  • 教师向幼儿展示盐、糖、沙子、面粉等材料,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外观,并分别说一说是什么样子的。
  • 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这么多东西,有白白的盐、甜甜的糖,还有细细的沙子和白白的面粉,你们猜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分组实验

  •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实验材料和记录纸、笔。
  • 教师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先在透明杯子里倒入半杯水,然后用小勺子取一勺盐放入水中,用搅拌棒轻轻搅拌,观察盐的变化;接着依次对糖、沙子、面粉进行同样的操作,并提醒幼儿仔细观察每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情况。
  •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积极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观察记录

  • 让幼儿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纸上,可以用简单的图画或符号表示。
  • 画一个杯子表示水,在杯子里画“〇”表示盐溶解了,画“×”表示沙子没有溶解等。
  • 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实验结果,如“盐放进水里不见了,水变咸了”“糖放进水里也不见了,水变甜了”“沙子放进水里沉在水底,没有变化”“面粉放进水里变成糊糊,水变浑浊了”等。

(三)讨论部分:什么是溶解

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分享各自小组的实验结果。

  • 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说一说自己小组观察到的现象。
  • 师:“哪个小组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呀?盐、糖、沙子、面粉在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幼儿对比能溶解和不能溶解的物质,讨论它们的不同之处。

  • 师:“为什么盐和糖放进水里会不见了,而沙子和面粉却不一样呢?”
  •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和总结:像盐和糖这样,放进水里后慢慢消失,水变成了它们的味道,这种现象叫做溶解;而沙子和面粉放进水里后,没有消失,只是沉在水底或者使水变浑浊了,它们不能溶解在水里。

(四)拓展部分: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溶解在水里。

  •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溶解呢?”
  • 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如奶粉、果汁粉、洗衣粉等。

教师进一步拓展,介绍一些生活中利用溶解现象的例子。

  • 妈妈洗衣服时用洗衣粉溶解在水里,能把衣服洗得更干净;我们喝的果汁是果汁粉溶解在水里制成的等。
  • 让幼儿感受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与生活关系的兴趣。

(五)结束部分:总结与延伸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回顾溶解的概念和实验过程。

  • 师:“今天我们一起做了有趣的实验,知道了有的东西能溶解在水里,有的东西不能,盐和糖放进水里会溶解,沙子和面粉不能溶解,大家都表现得非常棒!”

布置延伸任务

  • 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个小实验,看看还有哪些东西能溶解在水里,并把实验结果分享给班里的小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中班科学探索活动“有趣的溶解现象”通过有趣的导入、丰富的实验操作和讨论环节,成功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溶解与不溶解的区别,达到了较好的认知目标,在能力培养方面,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活动中,幼儿分组合作完成实验,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

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可能由于操作不够熟练,导致观察结果不够准确,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未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更细致的帮助,在讨论环节,个别幼儿的参与度不够高,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鼓励,让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指导,提前预设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在活动设计上,要更多地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设计多样化的互动环节,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不断提高科学教学活动的质量。

中班语言活动:小兔子找朋友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 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兔子为什么找不到朋友。
  • 熟悉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1. 能力目标
  •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 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1. 情感目标
  • 让幼儿感受小兔子孤独的心情,体会有朋友的快乐。
  • 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友好待人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
  • 故事《小兔子找朋友》的图片或手绘图一套。
  • 小兔子、小猴子、小松鼠、小刺猬等动物的头饰若干。
  • 一个小型的故事表演舞台。
  1. 经验准备
  • 幼儿有过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猜谜语引出主题

教师说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 幼儿猜出是小兔子后,教师出示小兔子的图片。
  • 师:“今天呀,这只小兔子要去找朋友,让我们一起听听它发生了什么故事吧。”

(二)讲述故事

教师结合图片,生动地讲述故事《小兔子找朋友》:

  •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它非常孤独,很想找一个朋友一起玩。
  • 有一天,小兔子看到小猴子在树上玩耍,它跑过去说:“小猴子,小猴子,我们一起玩吧。”小猴子说:“不行不行,我要摘果子呢。”小兔子只好离开了。
  • 小兔子又看到小松鼠在草地上跳来跳去,它说:“小松鼠,小松鼠,我们一起玩吧。”小松鼠说:“不行不行,我要捡松果呢。”小兔子很失望。
  • 这时,小兔子看到小刺猬在旁边晒太阳,它走过去说:“小刺猬,小刺猬,我们一起玩吧。”小刺猬说:“不行不行,我身上有刺,会扎到你的。”小兔子难过地哭了起来。
  • 回到家后,兔妈妈问小兔子怎么了,小兔子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兔妈妈笑着说:“你要对朋友们友好一些,关心他们,他们就会和你做朋友啦。”
  • 第二天,小兔子看到小猴子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它急忙跑过去扶起小猴子,还帮小猴子揉了揉腿,小猴子感激地说:“谢谢你,小兔子,我们一起玩吧。”
  • 小兔子又看到小松鼠抱着一大堆松果,走得很吃力,它连忙帮忙把松果送回家,小松鼠高兴地说:“谢谢你,小兔子,我们一起玩吧。”
  • 小兔子看到小刺猬身上扎了很多草,它小心翼翼地帮小刺猬把草拔掉,小刺猬开心地说:“谢谢你,小兔子,我们一起玩吧。”
  • 从那以后,小兔子有了很多好朋友,它再也不孤独了,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 小兔子为什么一开始找不到朋友呀?(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小兔子没有考虑到朋友们的需求,只想着自己玩。)
  • 后来小兔子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幼儿回忆小兔子帮助朋友的情节。)
  • 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怎么做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故事表演

教师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 幼儿分组进行排练,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幼儿熟悉故事中的对话和动作。

每组幼儿在小型故事表演舞台上进行表演。

  • 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其他幼儿进行评价,鼓励幼儿说说自己觉得哪个组表演得好,好在哪里。

(四)讨论与分享

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讨论:

  • 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角色呀?为什么?
  • 你有没有像小兔子一样找不到朋友的时候呢?你是怎么解决的?
  • 你觉得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呢?

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历,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友好待人、关心他人、互相帮助等交朋友的方法。

(五)结束部分:制作友谊卡片

教师为幼儿提供彩色卡纸、彩笔等材料。

  • 师:“让我们一起制作友谊卡片,送给你的好朋友吧,告诉他你很喜欢和他一起玩。”
  1. 幼儿制作友谊卡片,教师鼓励幼儿在卡片上画上自己和好朋友一起玩耍的场景,并写上祝福的话。
  2. 活动结束后,幼儿互相交换友谊卡片,感受友谊的美好。

活动反思

本次中班语言活动《小兔子找朋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精彩的故事表演以及深入的讨论分享,深受幼儿喜爱,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认真倾听故事,积极参与互动,能够较好地理解故事内容,达到了认知目标,在能力培养方面,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充分锻炼,他们在故事表演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能够大胆地模仿角色的语言和动作。

情感目标的达成也较为理想,幼儿通过故事感受到了小兔子孤独和找到朋友后的快乐,体会到了友好待人、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增强了关心他人、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意识。

但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故事表演环节,个别幼儿过于紧张,表现不够自然,教师可以在表演前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放松心情,在讨论环节,部分幼儿的回答比较局限,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启发,拓展幼儿的思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活动环节的设计和组织,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幼儿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语言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也会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

标签: #中班教学活动设计短篇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