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蝉虞世南教学设计

jiayaozb.com42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蝉》。
  •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意境,感悟诗人借蝉表达的品格追求。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 引导学生学习借助注释和想象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让学生感受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歌意境。
  • 体会诗人借蝉所表达的品格追求,背诵古诗。
  1. 教学难点
  • 深入领会诗歌中蕴含的象征意义,感悟诗人的情志。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 播放蝉鸣的音频,引导学生倾听并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对蝉有哪些了解?
  2. 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蝉的知识,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出课题——《蝉》。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简要介绍作者虞世南。

  • 虞世南是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他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敬重,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文学作品也颇具特色,诗风古朴,意境深远。

介绍诗歌创作背景。

  • 这首诗是虞世南在唐朝贞观年间创作的,当时唐朝刚刚建立不久,社会秩序逐步稳定,国家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气象,虞世南以蝉自比,通过对蝉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5分钟)

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 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强调“緌(ruí)”“藉(jiè)”等字的读音。
  1.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朗读情况,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3. 全班齐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四)理解诗句,体会意境(12分钟)

  1. 学生结合课++释,自主翻译诗句,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
  3. 全班共同探讨诗句的含义,教师重点讲解。
  • “垂緌饮清露”:“垂緌”,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这句诗描绘了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的情景,展现出蝉的生活习性和高洁的形象。
  • “流响出疏桐”:“流响”指蝉鸣之声传得很远。“疏桐”即高大稀疏的梧桐树林,这句诗意思是蝉声从高大稀疏的梧桐树林中传出来,悦耳动听,通过环境描写,衬托出蝉鸣的清幽。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意味着蝉所处的位置高,这句诗是说蝉因为栖息在高枝上,所以它的声音自然能够传得很远,并不是凭借秋风的力量,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品格高洁,不需要凭借外在的权势或机遇就能声名远扬。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呈现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 让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一只蝉栖息在高大梧桐树上,垂下触角饮着清露,清脆的鸣声在树林中回荡的画面,感受那种清幽、高洁的氛围。

(五)深入探究,感悟情志(10分钟)

  1.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这首诗仅仅是在写蝉吗?诗人借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
  2. 小组内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 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实际上是借蝉自喻,诗人以蝉的高洁形象,象征自己的品格,蝉栖息在高枝,只饮清露,鸣声远播,不需要借助秋风,就如同诗人自身品格高洁,不需要依靠外在的权势和关系,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品德就能声名远扬,表达了诗人对自身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的追求,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从这首诗中得到的启示。

  • 鼓励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高尚品格,不被外界的不良因素所影响,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才华,而不是依靠不正当的手段。

(六)朗读背诵,积累语言(8分钟)

  1. 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如配乐朗读、男女赛读、小组齐读等,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加深记忆。
  2.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诗歌。
  • 先让学生自己小声背诵,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背诵。
  • 教师可以提示诗句的关键词,帮助学生记忆,如“垂緌”“清露”“疏桐”“居高”等。

指名背诵,全班齐背,检查背诵效果。

(七)课堂小结(3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意思、意境、诗人所表达的情志以及学习古诗的方法等。

  • 总结学习古诗要做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把握诗意、体会诗境、感悟诗情”。

强调《蝉》这首诗所传达的高尚品格对我们人生的启示,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追求高洁的品质,做一个正直、有内涵的人。

(八)布置作业(3分钟)

  1. 背诵并默写《蝉》。
  2. 仿照《蝉》,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或品格,字数不低于150字。

教学资源

  1. 多媒体课件,包含虞世南的简介、蝉的图片和视频、古诗朗读音频等。
  2. 黑板、粉笔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蝉》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朗读法和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情志,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象征意义时,部分学生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今后需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在作业布置中,对于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总体而言,本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标签: #《蝉》虞世南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