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教《送别冰心》这堂课时,从最初的备课设想,到课堂上的实际推进,再到课后的深入反思,我经历了一次丰富而深刻的教学体验。
备课阶段,我期望通过这堂课引领学生走进冰心先生的世界,不仅让他们了解冰心的生平、创作风格及文学成就,更重要的是感受冰心先生作品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与人文精神,为此,我精心研读了冰心的多部代表作,从清新隽永的《繁星》《春水》,到充满爱的《寄小读者》,再到蕴含深刻哲理的《小桔灯》等,我细细梳理了冰心先生不同时期的创作脉络,分析其作品如何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以及她在文字中所传达的对生命、对自然、对人类的独特感悟。
我还设想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在介绍冰心生平后,提出“冰心的童年经历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相关资料,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能力,运用小组讨论法,安排学生分组探讨冰心作品中的主题,像“爱与美在冰心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碰撞思维的火花,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我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准备了冰心先生的照片、相关文学作品的朗诵音频以及影视片段,希望通过多种感官++,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冰心作品的魅力。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充满挑战😔,课堂伊始,尽管我努力营造轻松的氛围,但学生们的反应略显冷淡,对于冰心先生,他们大多只是略有耳闻,了解并不深入,在讲解冰心的生平事迹时,一些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这让我意识到,单纯的知识讲解可能无法迅速抓住学生的心。
在引导学生分析冰心作品的风格特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我原本预设通过对比她与同时期其他作家的作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可学生们似乎对这种比较文学的方法不太熟悉,讨论环节也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热烈程度,这使我反思,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
当播放冰心作品的朗诵音频时,学生们的神情有了变化,开始逐渐沉浸其中,但在随后的问题讨论中,仍有不少学生参与度不高,回答问题也比较浅显,我开始思考,是不是在问题的设计上不够巧妙,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后,我对整堂课进行了全面复盘🧐,我认识到,在导入环节,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如果能从学生熟悉的关于爱的话题入手,比如让他们分享自己读过的印象深刻的关于爱的文章,然后引入冰心先生以爱为主题的创作,或许能更快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的组织上,过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应更加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让学生感受冰心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再深入分析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对于教学方法,虽然多样化是好的,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在小组讨论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明确的指导,导致部分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下次应该在讨论前更清晰地说明讨论的要求和步骤,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在与学生的互动方面,我发现自己还是有些主导过度,应更多地鼓励学生提问、质疑,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舞台,要更加关注那些参与度不高的学生,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这次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是一门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艺术🎨,每一堂课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通过反思不足,调整教学策略,我相信自己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与伟大的作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也期待着下一次与学生共同开启新的文学之旅,在教学相长中不断进步💪。
标签: #教学反思 《送别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