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彝族火把节的起源、意义和主要习俗。
- 学生能够掌握与火把节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如“torch festival”(火把节)、“origin”(起源)、“significance”(意义)、“custom”(习俗)等。
- 学生能够用英语准确地描述火把节的各个方面,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阅读、讨论和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并能够用英语进行有条理的表达。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让学生了解彝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增强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 激发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掌握与火把节相关的重点英语词汇和短语。
- 理解火把节的起源、意义和主要习俗,并能用英语进行描述。
-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用英语准确、生动地表达火把节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 培养学生对彝族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讲解火把节的基本知识和英语词汇,确保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火把节的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直观演示法: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火把节的热闹氛围和独特魅力。
-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 播放一段彝族火把节热闹非凡的视频片段,视频中展示着火把熊熊燃烧、人们载歌载舞的场景🎇。
- 提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Do you know what festival it is?”引导学生观察视频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彝族火把节(The Torch Festival of the Yi Ethnic Group)。
(二)知识讲解(15 分钟)
- 介绍彝族火把节的起源
- 用简单易懂的英语讲述彝族火把节的起源传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大力士斯惹阿比和彝族英雄阿提拉八比赛摔跤,斯惹阿比被打败后,恼羞成怒,放出害虫到人间糟蹋庄稼,阿提拉八为了保护人们的庄稼,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用松明制成火把,率领人们用火把焚烧害虫🕯️,从此,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就都要举行火把节,以纪念这位英雄。
- 讲解过程中,适时引入新单词和短语,如“origin”(起源)、“legend”(传说)、“strongman”(大力士)、“hero”(英雄)、“wrestle”(摔跤)、“be defeated”(被打败)、“be angry and ashamed”(恼羞成怒)、“let out”(放出)、“pest”(害虫)、“ruin”(糟蹋)、“lead ++. to do sth.”(率领某人做某事)等,并通过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阐述彝族火把节的意义
- 向学生说明火把节对彝族人民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更是他们祈求丰收、驱赶邪恶、祝福吉祥的盛大庆典🎉,在火把节期间,人们通过各种庆祝活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彝族的文化和精神。
- 教授相关英语单词和短语,如“significance”(意义)、“pray for”(祈求)、“harvest”(丰收)、“drive away”(驱赶)、“evil”(邪恶)、“blessing”(祝福)、“auspicious”(吉祥的)、“celebration”(庆典)、“inherit”(传承)、“carry forward”(弘扬)等,并进行例句示范。
(三)习俗介绍(20 分钟)
- 火把制作与点燃
- 展示各种火把的图片,介绍火把的制作材料通常有松明、竹子等🎋,在火把节前夕,人们会精心准备火把,将其制作成各种形状,有的还会在上面装饰鲜花、彩带等。
- 讲解“torch making”(火把制作)、“materials”(材料)、“prepare carefully”(精心准备)、“decorate with”(用……装饰)等词汇和短语,并让学生用这些词汇描述火把的制作过程。
- 介绍在火把节当天,人们会在夜幕降临时,点燃火把,从村寨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形成一条壮观的火龙🔥,这一习俗寓意着照亮黑暗、驱赶邪祟,讲解相关英语表达,如“at nightfall”(在夜幕降临时)、“pass from...to...”(从……传递到……)、“form a spectacular fire dragon”(形成一条壮观的火龙)、“drive away evil spirits”(驱赶邪祟)等。
- 歌舞表演
- 播放一段彝族火把节上人们歌舞表演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人们的舞蹈动作和表情,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
- 介绍彝族火把节上常见的歌舞形式,如达体舞、朵洛荷等,讲解“folk dance”(民间舞蹈)、“sing and dance performance”(歌舞表演)、“common forms”(常见形式)等词汇和短语,并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这些舞蹈的特点,如“The dancers move gracefully and rhythmically.”(舞者们动作优美且有节奏。)
- 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
- 展示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这些活动是火把节期间备受欢迎的传统竞技项目,体现了彝族人民勇敢、豪爽的性格特点。
- 学习相关英语单词和短语,如“bullfighting”(斗牛)、“goat fighting”(斗羊)、“cockfighting”(斗鸡)、“traditional competitive events”(传统竞技项目)、“courageous”(勇敢的)、“forthright”(豪爽的)等,并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这些活动的场景,如“People are cheering excitedly during the bullfighting.”(在斗牛期间人们兴奋地欢呼。)
(四)小组讨论(15 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
- 提出讨论问题:“If you could participate in the Torch Festival, which activity would you like to take part in most? And why?”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用英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火把节习俗的理解和认识。
(五)课堂总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彝族火把节的起源、意义和主要习俗等重点知识🧐。
- 强调学习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尊重和欣赏世界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和文化探索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5 分钟)
- 让学生用英语写一篇短文,介绍彝族火把节,要求包含起源、意义和至少两个习俗,字数不少于 150 字📃。
- 收集更多关于其他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并用英语制作一张手抄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彝族火把节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英语知识和表达方式,并且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彝族文化内涵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部分学生在运用英语描述文化特色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文化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设计更多针对性的练习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标签: #彝族火把节教案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