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学生会背诵并默写《示儿》,理解诗句的含义。
- 体会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理解诗句意思,背诵默写诗歌。
-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 难点深入领会诗歌中蕴含的深沉爱国之情,感受诗人临终前的复杂心境。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 播放一段激昂的爱国主题音乐,如《我和我的祖国》,营造氛围。
- 提问学生:在你们心中,什么是爱国?能举例说说从古至今有哪些爱国的人物和事迹吗?引导学生思考爱国的内涵,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临终绝笔《示儿》。🎵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
- 简要介绍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一生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但仕途坎坷,壮志未酬。
- 说明写作背景: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嘱,当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国家尚未统一,陆游虽年事已高,但爱国之情至死不渝,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坚定信念和热切期盼。📜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7分钟)
教师范读《示儿》,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 强调“祭”“翁”“州”等字的读音。
- 诗句节奏划分: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 全班齐读,读得通顺、流利、有感情。🎤
(四)理解诗句含义(12分钟)
- 学生结合课++释,自主理解诗句大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 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事情都不存在了,诗人告诉儿子,他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与自己无关了。
-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是;“悲”,悲伤;“九州同”,全国统一,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向北收复;“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
- “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先;“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告诉儿子,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教师适当指导和纠正。
(五)体会诗歌情感(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从诗句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诗人表达了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对国家不能统一的悲痛,以及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
- 再次朗读诗歌,要求读出诗人的爱国深情。
- 提问: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的爱国情怀?为什么?
-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但悲不见九州同”,体会诗人为国家命运担忧的沉痛心情。
多媒体展示南宋时期的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国家分裂的局面,进一步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8分钟)
让学生说一说还知道哪些表达爱国情感的诗词或名言警句。
- 学生交流分享,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组织学生开展“爱国诗词朗诵会”,分组朗诵自己搜集的爱国诗词,互相欣赏和学习。📖
(七)课堂小结(3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意思、诗人的情感等。
- 强调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传承和弘扬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布置作业(2分钟)
- 背诵并默写《示儿》。
-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爱国诗词,写一篇赏析短文,下节课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能够理解《示儿》的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情感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挖掘,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在拓展延伸环节,应给予学生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让课堂更加活跃。🎈
标签: #《示儿》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