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传统小吃教学设计

jiayaozb.com36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多种传统小吃的名称、特点、产地等基本信息。
  • 学会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传统小吃的外观、口感和制作过程。
  •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传统小吃的相关知识。
  •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小吃的认识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制作简单的传统小吃,亲身体验传统小吃的制作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家乡传统小吃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珍惜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资源。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深入了解多种传统小吃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 掌握描述传统小吃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生动地介绍传统小吃。
  1.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理解传统小吃,感受传统小吃背后蕴含的历史、民俗等元素。
  •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掌握传统小吃的制作要领,制作出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传统小吃的基本知识、历史渊源、文化意义等,使学生对传统小吃有初步的系统认识。
  2.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传统小吃的图片、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传统小吃的外观和制作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实践法:安排学生亲自参与传统小吃的制作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 播放一段热闹的传统小吃街的视频,视频中展示各种传统小吃的摊位,人们在品尝美食,画面充满生活气息。
  2. 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视频里展示的都是什么呀?你们有没有吃过这些美食呢?”引导学生积极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传统小吃。

(二)知识讲解(15 分钟)

介绍传统小吃的定义和特点

  • 讲解传统小吃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经过长期传承和发展,具有独特风味和制作工艺的特色食品。
  • 强调传统小吃通常具有地方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独特、口感丰富等特点。

展示一些常见传统小吃的图片,如北京烤鸭、天津煎饼果子、四川火锅、兰州拉面、云南过桥米线、广东肠粉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不同地区的传统小吃。

  • 逐一向学生介绍每种小吃的产地、外观特点和口味特色,北京烤鸭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酥里嫩;天津煎饼果子薄脆香酥,绿豆面煎饼口感筋道,搭配油条或薄脆,再加上独特的酱料,味道十分鲜美。

(三)小组探究(20 分钟)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
  2.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种传统小吃,让小组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 该传统小吃的历史渊源,它是如何起源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 制作该传统小吃所需的原料和工具。
  • 详细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 该传统小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比如在当地民俗、节日中的作用等。

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通过查阅资料(如书籍、网络)、采访长辈等方式收集信息,并进行整理和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小组汇报与交流(20 分钟)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探究的成果。

  • 有的小组研究的是四川火锅,代表会介绍四川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原料主要有各种肉类、蔬菜、海鲜、火锅底料等,制作时先将火锅底料放入锅中煮沸,再依次放入食材涮煮,四川火锅不仅是一种美食,还体现了四川人热情豪爽的性格,在当地的节日、聚会中是不可或缺的美食。
  • 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可以在汇报结束后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

教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补充和完善学生的探究成果,进一步强调传统小吃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

(五)传统小吃的描述与写作指导(15 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述传统小吃。

  • 从视觉角度描述小吃的外观,如颜色、形状、大小等。“那金黄酥脆的油条,宛如一条金黄的长龙,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 从味觉角度描述小吃的口感和味道,如甜、咸、辣、酸等。“这碗酸辣粉,酸得开胃,辣得过瘾,粉条爽滑劲道,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
  • 还可以描述小吃的制作过程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以及品尝时的心情等。

给出一些写作示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学习,掌握描述传统小吃的写作结构和方法。

  • 示例:《家乡的肉夹馍》我的家乡有一道美味的传统小吃——肉夹馍,它的外观十分诱人,白吉馍烤得金黄酥脆,泛着诱人的光泽,馍瓤洁白,层次分明,中间夹着剁碎的腊汁肉,那肉色泽红润,质地软糯,咬上一口,首先感受到馍的酥脆,接着是腊汁肉的醇厚香味在口中散开,肉香与馍香完美融合,让人回味无穷,每次品尝肉夹馍,都仿佛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亲切,它承载着我儿时的美好记忆,是家乡味道的象征。

(六)实践操作:制作传统小吃(30 分钟)

  1.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一种相对简单易操作的传统小吃进行制作,如鸡蛋煎饼。
  2. 准备制作鸡蛋煎饼所需的原料和工具,如面粉、鸡蛋、葱花、盐、食用油、平底锅等,并将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好放在各小组的操作台上。
  3. 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鸡蛋煎饼的制作步骤:
  • 在碗中加入适量面粉,慢慢倒入清水,搅拌成面糊,再加入鸡蛋、葱花、盐搅拌均匀。
  • 将平底锅烧热,倒入少许食用油,转动锅子,使油均匀分布在锅底。
  • 倒入适量面糊,迅速转动平底锅,使面糊均匀地摊开成薄饼。
  • 当薄饼表面凝固,边缘微微翘起时,用铲子小心地翻面,再煎一会儿,直到两面金黄即可。

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掌握好制作技巧,如面糊的浓度、火候的大小等,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可以在煎饼中加入自己喜欢的食材,如火腿、生菜等。

(七)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

  1. 各小组将制作好的鸡蛋煎饼放在盘子里,依次展示在讲台上。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小组制作的鸡蛋煎饼的特色和创意,如在煎饼中加入了独特的酱料,或者将煎饼做成了有趣的形状等。
  3.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从外观、口感、创意等方面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打分和评价,评价时要注重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意,同时也可以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你们小组的煎饼颜色金黄,看起来很诱人,口感也很酥脆,要是酱料再调得更独特一些就更好了。”
  4. 教师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表扬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强调在制作传统小吃过程中所体现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八)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传统小吃的种类、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如何描述传统小吃和制作简单的传统小吃。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为家人制作一道今天课堂上学到的传统小吃,并写一篇短文介绍这道小吃,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其他传统小吃,了解更多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通过参观当地的传统小吃博物馆、参加美食节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传统小吃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资源

  1. 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传统小吃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制作传统小吃所需的原料、工具。
  3. 相关的书籍、杂志,用于学生查阅资料。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传统小吃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不仅掌握了传统小吃的知识,还在实践操作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小组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资料收集,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操作环节,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完全掌握制作技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在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深入理解传统小吃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标签: #传统小吃 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