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挪威的森林教学设计

jiayaozb.com28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小说《挪威的森林》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
    • 掌握小说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学会运用小说的要素进行简单的文学评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 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小说的见解。
    •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小说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营造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引导学生感受小说中青春的迷茫、孤独与成长,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使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珍惜身边的人,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梳理小说的情节脉络,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 学习小说中精彩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手法,体会其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所表达的孤独、无奈等复杂情感,以及这些情感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
      •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小说主题的个性化解读能力。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系统讲解小说的背景知识、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等,让学生对文本有初步的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小说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与小说相关的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氛围和情感基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4. 问题引导法: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容,逐步挖掘小说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播放披头士乐队的歌曲《Norwegian Wood》,营造出一种略带忧伤、静谧的氛围。
      2. 提问学生:听到这首歌,你们能联想到什么?有没有读过与“Norwegian Wood”相关的文学作品?
      3. 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介绍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读者心中的影响力。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5分钟)

      1. 简要介绍作者村上春树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和主要作品。
        • 村上春树是日本著名作家,其作品风格独特,融合了西方现代派文学与日本传统文化元素,以细腻的情感描写、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主题探讨而闻名。
        • 代表作品有《挪威的森林》《寻羊冒险记》《舞!舞!舞!》《海边的卡夫卡》等。
      2. 介绍《挪威的森林》的创作背景
        • 这部小说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日本,当时日本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时期,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年轻人面临着诸多困惑和迷茫。
        • 小说以主人公渡边的视角,描绘了一群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爱情、友情、孤独与挣扎,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现实与年轻人的精神状态。

        (三)文本解读(30分钟)

        1. 初读小说,梳理情节
          • 学生快速浏览小说,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划分章节段落,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
          • 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梳理的情节,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绘制简单的情节思维导图如下:
            • 渡边在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纠缠,展开了自我成长之旅。
            • 直子在疗养院中病情逐渐加重,最终选择++。
            • 渡边与绿子的感情不断发展,绿子给予渡边温暖和力量。
            • 木月、永泽等人物的出现与离去,进一步丰富了故事内容,展现了青春的无常与孤独。
          • 精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 选取小说中描写主要人物渡边、直子、绿子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进行精读。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如:从渡边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举止中,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直子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是如何通过描写展现出来的?绿子的乐观与坚强体现在哪些地方?
            • 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 渡边:孤独、迷茫但又渴望温暖与爱,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探索自我。
              • 直子:敏感、脆弱,深受精神疾病困扰,内心充满孤独与挣扎。
              • 绿子:开朗、热情、勇敢,充满生命力,给渡边带来希望和勇气。
            • 探讨主题思想
              • 组织学生围绕小说的主题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孤独”一词,有怎样的含义?作者通过这部小说想要表达什么?
              •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小说的主题:青春是一场孤独的旅程,在成长过程中,人们会面临各种困惑、迷茫和挫折,但依然要勇敢地去追求爱与希望,寻找自我存在的意义。

              (四)艺术特色分析(20分钟)

              1. 心理描写的魅力
                • 引导学生找出小说中精彩的心理描写语句,如渡边对直子的思念、直子在疗养院的内心独白等。
                • 分析这些心理描写的作用,体会其如何细腻地展现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 让学生模仿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手法,进行一段简短的写作练习,描述自己在某个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
              2. 叙事风格
                • 探讨小说独特的叙事风格,如以第一人称叙述、双线并行的结构等。
                • 分析这种叙事风格对小说主题表达和读者阅读体验的影响。
                • 举例说明小说中一些巧妙的叙事技巧,如伏笔、悬念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五)课堂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问题:“你认为小说中最打动你的情节或人物是谁?为什么?”

                  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深入思考小说的内涵。

                2.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
                3.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小说,进一步深化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六)拓展延伸(5分钟)

                1. 推荐学生阅读村上春树的其他作品,如《寻羊冒险记》《舞!舞!舞!》等,进一步感受村上春树的创作风格和文学魅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和成长问题,思考如何在面对孤独和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强调《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对于我们理解青春、孤独和成长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和思考。

                (八)作业布置(课后完成)

                1.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挪威的森林》的理解和感悟。
                2. 选择小说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改写或续写,展现自己对小说的独特理解和创意。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活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对小说的分析和解读中,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主题的个性化解读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能够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部分环节略显仓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标签: #挪威的森林 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