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引导幼儿观察小木偶的外形特征,如形状、颜色、表情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了解小木偶的基本结构,知道它是由头、身体、四肢等部分组成。
-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小木偶,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心中的小木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能够使用彩笔、彩纸等材料创作小木偶。
- 情感目标让幼儿感受小木偶带来的快乐和趣味,体验艺术创作的成就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木偶的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指导幼儿运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出小木偶的基本特征。
- 教学难点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力,为小木偶设计独特的表情和动作,帮助幼儿掌握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木偶的技巧,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力。
教学方法
-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各种小木偶的图片、实物,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小木偶的外形和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 提问引导法在欣赏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如“小木偶的表情是怎样的?它在做什么动作?”帮助幼儿观察和理解。
- 游戏教学法组织幼儿进行与小木偶相关的游戏,如模仿小木偶的动作、表演小木偶的故事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准备
-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见过一些简单的木偶或相关的表演,对木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 物质准备收集各种不同造型、表情的小木偶图片、实物若干,准备绘画工具,如彩笔、油画棒、画纸等,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与小木偶相关的动画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 教师头戴小木偶头饰,用小木偶的声音向幼儿打招呼:“小朋友们好呀!我是小木偶,今天来和大家一起玩啦!”引起幼儿的兴趣。
- 提问幼儿:“你们见过小木偶吗?在哪里见过?它长什么样子?”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导入本次活动。
(二)欣赏与观察(7分钟)
- 展示小木偶实物,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说说小木偶的形状像什么,身体有哪些部分组成。
- 逐一展示不同表情、动作的小木偶图片,如微笑的小木偶、生气的小木偶、跳舞的小木偶等,引导幼儿观察小木偶的表情和动作,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来,如“小木偶在笑,它的眼睛弯弯的”“小木偶很生气,嘴巴撅得高高的”。
- 播放一段小木偶表演的动画视频,让幼儿观看,进一步感受小木偶的魅力,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小木偶在表演中的动作变化。
(三)讨论与交流(5分钟)
- 组织幼儿围绕小木偶展开讨论:“你最喜欢哪个小木偶?为什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 引导幼儿讨论小木偶还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四)创作指导(15分钟)
- 绘画创作
- 鼓励幼儿拿起画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小木偶,教师提醒幼儿可以先画小木偶的头部,再画身体和四肢,注意表现出小木偶的不同表情和动作。
- 巡回指导幼儿,帮助幼儿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为小木偶设计独特的服装和配饰。
- 手工制作
- 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提供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他们制作立体的小木偶,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如将卡纸剪成小木偶的形状,用胶水粘贴组装。
- 鼓励幼儿用彩笔为手工制作的小木偶添加表情和装饰,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 为幼儿提供展示作品的空间,如将作品贴在黑板上或展示架上。
- 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作品,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表扬幼儿的创意和努力,同时针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法,如线条的流畅性、色彩的协调性等。
- 在美工区投放更多与小木偶相关的材料,如废旧物品、布料等,鼓励幼儿继续创作不同的小木偶作品。
- 组织幼儿进行小木偶表演活动,让幼儿用自己制作的小木偶进行故事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小木偶的喜爱。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
(六)活动延伸(5分钟)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小班小木偶欣赏教案的实施,幼儿对小木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欣赏过程中,幼儿能够仔细观察小木偶的外形特征、表情和动作,并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创作环节,幼儿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作出了许多独特的小木偶作品,有的幼儿还为小木偶设计了有趣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幼儿在绘画时缺乏自信,不敢大胆下笔,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在时间把控上还需要进一步精准,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总体而言,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为幼儿的艺术启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标签: #小班小木偶欣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