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
“桃”气满满,趣探自然
活动目标
- 认知目标
- 引导幼儿认识桃树的基本特征,如树干、树枝、树叶和果实的形状、颜色等。
- 帮助幼儿了解桃树的生长过程,知道桃树从发芽、开花到结果的大致阶段。
- 技能目标
- 通过观察、触摸、品尝等多种感官体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桃树的特征和自己的发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情感目标
-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幼儿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 让幼儿在与同伴的合作活动中,体验分享的快乐,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 经验准备
- 幼儿对水果有一定的认知,知道桃子是一种常见的水果。
- 幼儿有过观察植物的经验,能够简单描述植物的外观。
- 物质准备
- 实地观察桃树的场地(幼儿园内或附近公园有桃树的地方)。
- 不同生长阶段的桃树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 收集各种与桃树相关的实物,如新鲜桃子、桃核、桃花标本、桃木制品等,布置成“桃树小天地”展览区。
- 准备绘画工具,如彩笔、画纸;手工制作材料,如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皱纹纸等;测量工具,如小卷尺、直尺等。
- 为幼儿准备小篮子若干,用于采摘桃子(如果是在幼儿园内采摘,需提前与园方沟通协调)。
- 清洗桃子的用具及干净的毛巾,确保幼儿食用安全。
活动时间
[X]周,每周开展[X]次活动,每次活动时长约[X]分钟
活动过程
认识桃树朋友
- 导入(5分钟)
- 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儿歌《摘桃子》,带领幼儿一起唱唱跳跳,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桃树。
- 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呀?有没有吃过桃子呢?桃子长在哪里呀?”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桃子的已有经验。
- 观察桃树(15分钟)
- 带领幼儿来到幼儿园内或附近公园的桃树下,让幼儿近距离观察桃树。
- 教师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提问:“看看这棵桃树长得什么样子呀?它有多高呢?树干是什么颜色的?摸起来感觉怎么样?”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摸摸树干,感受树干的粗糙与坚硬。
- 接着观察桃树的树枝,提问:“树枝是直直的还是弯弯的?上面有没有小芽芽呢?”引导幼儿观察树枝的形态和上面的芽苞。
- 再观察桃树的叶子,提问:“叶子是什么形状的?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颜色是什么样的?闻一闻,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让幼儿用鼻子闻一闻叶子的气味,用手轻轻触摸叶子的表面,感受叶子的光滑与柔软。
- 最后观察桃树的花和果实,提问:“桃花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呀?桃子现在是什么样子的?是绿色的还是已经有点变色了?”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桃花的形状、颜色,以及桃子的大小、颜色和表面特征。
- 交流分享(10分钟)
- 回到教室后,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观察桃树的发现。
- 教师先请个别幼儿发言,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看到的、摸到的和闻到的。“我看到桃树的树干是棕色的,摸起来有点刺刺的。”“我发现桃花是粉红色的,有好多花瓣。”
- 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并可以补充自己的不同发现,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的发现很有趣!”
- 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展示桃树的各个部分,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幼儿更清晰地认识桃树的基本特征。
探秘桃树成长记
- 观看视频(10分钟)
- 播放一段介绍桃树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桃树从发芽到开花、结果的整个生长历程。
- 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简单讲解,如:“春天到了,桃树上会长出嫩绿的小芽芽,这就是桃树开始生长啦。”“慢慢地,小芽芽会长成叶子,还会开出漂亮的桃花。”“花落之后,就会结出小小的桃子,桃子会一天天长大,最后就成熟啦。”
- 故事讲述(10分钟)
- 教师给幼儿讲述一个关于桃树生长的故事《桃树的一生》,故事内容如下:
在一片美丽的果园里,住着一棵小桃树,春天来了,阳光暖暖地照着大地,小桃树从沉睡中醒来,它觉得身上痒痒的,睁开眼睛一看,哇,自己的身上长出了许多嫩绿的小芽芽,小芽芽们在春风中快乐地跳舞,慢慢地,它们变成了一片片绿油油的叶子。
有一天,小桃树发现自己的枝头冒出了一些小花骨朵,它们小小的、红红的,可爱极了,没过多久,小花骨朵就变成了一朵朵粉红色的桃花,像一群美丽的小仙女在枝头欢笑,蜜蜂和蝴蝶都被吸引过来,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着。
桃花谢了之后,枝头留下了一个个小小的果实,小果实们一天天长大,它们努力地吸收着阳光和水分,慢慢地,小果实变得又大又圆,颜色也从绿色变成了淡粉色,最后变成了红彤彤的大桃子,看起来诱人极了。
果园里的农夫伯伯看到满树的大桃子,开心地笑了,他小心地把桃子摘下来,分给了很多小朋友品尝,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而小桃树呢,它看着自己的果实被大家喜爱,也觉得非常幸福。
- 故事讲完后,提问幼儿:“小朋友们,小桃树是先长叶子还是先开花呀?桃子是怎么长大的呢?”引导幼儿回顾故事内容,加深对桃树生长过程的理解。
- 绘画创作(15分钟)
- 为幼儿提供画纸和彩笔,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对桃树生长过程的理解,画出桃树的生长变化。
-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方式表现桃树的不同阶段,有的幼儿可能会画出春天发芽的桃树,有的幼儿会画出夏天开满花的桃树,还有的幼儿会画出秋天结满果实的桃树。
- 绘画结束后,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请幼儿简单介绍自己画的桃树生长过程,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画得真漂亮!把桃树的生长过程都画出来了。”“你这幅画的颜色搭配得真好,很有创意!”
趣味桃树手工坊
- 桃花朵朵开(15分钟)
- 为幼儿提供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制作桃花。
- 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先将彩色卡纸剪成圆形,作为桃花的花瓣;然后用剪刀在花瓣边缘剪出一些小缺口,使花瓣看起来更自然;接着将花瓣用胶水粘贴在绿色的纸条上,做成一朵桃花;最后可以用彩笔在花瓣上画上花蕊。
- 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鼓励幼儿制作出不同颜色和大小的桃花,并可以将它们布置在教室的主题墙上,装饰我们的“桃树小天地”。
- 桃子大变身(15分钟)
- 准备一些桃核和各种手工材料,如彩色卡纸、皱纹纸、毛线等,让幼儿发挥创意,将桃核变成有趣的手工作品。
-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桃核可以变成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可以将桃核变成小娃娃的脸,用彩色卡纸做头发、眼睛、鼻子和嘴巴;也可以将桃核变成小刺猬,用毛线缠绕在桃核上做刺;还可以将桃核变成小汽车,用彩色卡纸做车身和轮子。
-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创作,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材料组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后,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甜蜜桃子品尝会
- 采摘桃子(15分钟)
- 如果条件允许,带领幼儿到果园或有桃树的地方进行桃子采摘活动。
- 提前向幼儿强调采摘的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如:要轻轻摘桃子,不能用力拉扯树枝;注意脚下的路,避免摔倒等。
-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小心翼翼地采摘桃子,将摘好的桃子放入小篮子中,采摘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桃子在树上的生长位置和成熟程度,感受收获的喜悦。
- 清洗桃子(5分钟)
- 回到幼儿园后,组织幼儿将采摘的桃子拿到水池边进行清洗。
- 教师示范正确的清洗方法:先将桃子放在水龙头下冲洗,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桃子的表面,去除桃子上的灰尘和杂质。
- 提醒幼儿注意节约用水,不要玩水。
- 品尝桃子(15分钟)
- 将清洗干净的桃子分给幼儿,让他们品尝美味的桃子。
- 引导幼儿观察桃子的外形,闻一闻桃子的香气,然后轻轻咬一口,品尝桃子的味道,提问幼儿:“桃子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呀?是甜甜的还是酸酸的?果肉是什么口感呢?”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品尝桃子的感受。
- 让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吃桃子的方式,如直接吃、做成桃子汁、做成桃子罐头等,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些桃子的其他吃法,激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延伸
- 在美工区投放更多与桃树相关的材料,如干花、树枝等,鼓励幼儿继续创作与桃树有关的手工作品,如制作桃树造型的花瓶、用树枝搭建桃树等。
- 在阅读区投放一些关于桃树和其他植物生长的绘本,如《一粒种子的旅行》《好饿的毛毛虫》等,供幼儿自主阅读,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奥秘。
-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里种植的植物,或者到小区里寻找其他的树木,用学到的观察方法记录下来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变化,下一次活动时与小伙伴们分享。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桃树主题活动,幼儿对桃树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他们在观察、探索、操作和品尝等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各种感官,积极参与,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认知目标方面,幼儿不仅认识了桃树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还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技能目标方面,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情感目标方面,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进一步激发,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也在活动中得到了培养🤝。
活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实地观察桃树时,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部分幼儿未能充分观察到桃树的所有细节,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提前做好引导和准备,提高幼儿的观察效率,在手工制作环节,个别幼儿可能由于动手能力有限,完成作品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个别指导🙌。
总体而言,本次桃树主题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体验机会,通过与桃树的亲密接触,幼儿走进了自然,探索了自然的奥秘,收获了知识和快乐😄,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开展更多类似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断成长和进步💪。
标签: #桃树主题活动中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