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幼儿能够了解不同面具的特点和用途,认识多种常见面具的样式,如动物面具、卡通人物面具等。
- 熟练掌握用卡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简单面具的基本方法,包括裁剪、绘画、粘贴等技巧。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欣赏各种面具,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幼儿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 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发展手部精细动作,提升手眼协调能力。
- 鼓励幼儿发挥创意,自主设计独特的面具造型,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作品特点。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对美的热爱和追求,让幼儿体验到手工制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面具,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同伴交流、分享,共同完成任务。
- 引导幼儿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了解不同文化中面具的意义和象征,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认同感。
- 教学重点
- 指导幼儿掌握制作面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确保幼儿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面具的制作。
-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富有创意的面具造型,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大胆创新。
- 教学难点
- 帮助幼儿掌握正确使用剪刀等工具的方法,确保操作安全,同时能够剪出光滑、整齐的边缘。
- 启发幼儿将自己的创意与面具的功能、文化内涵相结合,使作品不仅具有美观性,还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意义。
-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各种面具的实物、图片和视频,让幼儿直观地观察面具的形状、颜色、图案等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制作活动提供参考和灵感。
- 讨论法组织幼儿围绕面具展开讨论,如面具的用途、喜欢的面具类型、想要设计什么样的面具等,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面具,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制作技巧,锻炼动手能力,发挥创造力,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确保幼儿能够顺利完成制作任务。
-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面具相关的情境,如“面具舞会”等,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面具的魅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同时引导幼儿思考面具在不同情境中的作用,加深对面具的理解。
-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面具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如在电视、绘本、节日活动等中见过面具。
- 物质准备
- 各种材质、样式的面具若干,如纸质、布质、塑料等,包括传统的戏曲面具、现代的卡通面具、动物面具等,用于展示和欣赏。
- 丰富的制作材料,如彩色卡纸、皱纹纸、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打孔器、松紧带等,满足幼儿不同的创意需求。
-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面具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面具制作教程、不同文化中的面具展示等。
- 展示架或墙面空间,用于展示幼儿制作完成的面具。
教学过程
- 导入部分(3 分钟)
- 教师戴着一个有趣的动物面具走进教室,向幼儿打招呼:“小朋友们好呀!猜猜我是谁?”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 请幼儿猜一猜老师戴的是什么面具,引导幼儿观察面具的特征,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 观察与讨论(7 分钟)
- 展示收集的各种面具,让幼儿自由观察、欣赏,引导幼儿注意面具的形状、颜色、图案、材质等方面的特点。
- 提问幼儿:“你最喜欢哪个面具?为什么?”“这些面具都有什么用途?”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教师适时进行总结和补充,帮助幼儿了解不同面具的特点和用途。
- 播放一段关于面具文化的视频,介绍不同国家和民族中面具的意义和象征,如中国戏曲面具中红脸代表忠义、白脸代表奸诈等,拓宽幼儿的文化视野。
- 探索与发现(8 分钟)
- 教师拿出一个简单的纸质面具半成品,向幼儿展示制作面具的基本材料和工具,如卡纸、剪刀、胶水等,并介绍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 教师示范制作面具的基本步骤:
- 根据幼儿的脸型大小,在卡纸上画出一个椭圆形作为面具的轮廓,提醒幼儿注意留出眼睛、嘴巴的位置。
- 用剪刀小心地沿着画好的轮廓线剪出面具的形状,强调使用剪刀时的安全事项,如不能对着自己和他人,剪刀尖向下等。
-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用彩笔、油画棒等工具在面具上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如动物的五官、花朵、星星等。
- 用胶水将松紧带粘贴在面具的两侧,作为佩戴的绳子,或者在面具上打孔,穿上绳子。
- 制作过程中,教师不断强调制作要点,如线条要流畅、图案要清晰、粘贴要牢固等,并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 创意设计与制作(15 分钟)
-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制作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设计并制作一个独特的面具。
- 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工具,对于遇到困难的幼儿,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帮助幼儿调整图案布局、提供一些创意启发等。
- 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创意和制作进展,营造积极活跃的创作氛围,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 作品展示与分享(10 分钟)
- 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面具佩戴好,集中到教室的展示区域,举办一场“面具秀”。
- 邀请幼儿逐个走上前,向大家介绍自己制作的面具,包括设计思路、使用的材料、想要表达的想法等,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 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并给予掌声鼓励,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
-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简要评价,肯定幼儿的创意和努力,表扬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如独特的设计、认真的态度、良好的合作等,同时也可以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如色彩搭配、图案细节等,帮助幼儿不断提高制作水平。
-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的内容,总结制作面具的方法和要点,再次强调安全使用工具的重要性。
- 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探索面具的世界,可以和家人一起收集更多不同的面具,或者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面具,进一步拓展幼儿的创意和动手能力。
- 在美工区投放更多与面具制作相关的材料,如废旧物品、轻黏土等,鼓励幼儿继续创作不同类型的面具。
- 组织一场面具舞会,让幼儿戴着自己制作的面具,随着音乐尽情跳舞,进一步体验面具带来的乐趣,同时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 开展关于面具的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对面具的想象,加深对这一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感受。
- 提醒幼儿正确使用剪刀等工具,避免发生危险,在幼儿操作前,教师要详细示范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强调安全要点。
- 关注幼儿的制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要耐心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尝试,逐步掌握制作技巧。
- 制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发挥创意,但不要过分强调作品的完美程度,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 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整理好制作材料和工具,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责任感。
教学延伸
注意事项
标签: #大班做面具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