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话说端午教学设计

jiayaozb.com340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等基本知识,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
  2.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 体会端午节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1. 难点
  •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 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领悟端午节文化内涵并积极传承。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1. 播放一段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视频,提问:同学们,从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场景?这是在过什么节日呀🧐?
  2.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话说端午。

(二)端午知识讲解(10 分钟)

  1. 端午节的由来
  • 讲述屈原投江的故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遭谗去职,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身死,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提问学生:听完这个故事,你们对端午节的由来有了怎样的认识呢😃?
  1. 端午节的别称
  • 介绍端午节的一些别称,如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并简单说明每个别称的由来或寓意。

(三)端午习俗探讨(15 分钟)

  1. 小组讨论
  •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端午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都有什么意义?
  •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1. 教师总结
  •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时粽子也有“粽”和“中”的谐音,寓意“高中”,有美好祝福之意。
  • 赛龙舟:最初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后来逐渐演变成一项富有竞技性和观赏性的活动,体现了团结协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 挂菖蒲、艾叶:菖蒲、艾叶有驱邪避灾的说法,古人认为可以防疫驱邪。
  • 喝雄黄酒:传说能驱妖避邪,保佑平安健康。
  • 戴香囊:内装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香料,有驱虫、辟邪、祈福之意。

(四)端午文化体验活动(20 分钟)

  1. 包粽子比赛
  • 准备好糯米、粽叶、馅料等包粽子材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包粽子比赛。
  • 邀请几位会包粽子的同学或老师现场示范包粽子的步骤。
  • 比赛开始,各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动手包粽子,教师在旁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 评选出包得又快又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1. 制作香囊
  • 给每个学生发放香囊材料包,包括彩色丝线、布料、棉花、香料等。
  • 教师讲解制作香囊的方法和步骤,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动手制作香囊。
  • 制作完成后,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五)课堂总结(5 分钟)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端午节的由来、别称、习俗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
  2. 强调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端午文化。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给家人讲述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并和家人一起动手包粽子或制作香囊。

教学资源

  1. 端午节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包粽子、制作香囊的材料。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端午节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且在各种活动中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了端午节的文化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时间把控上还可以更加精准,部分环节的讨论可以更加深入,今后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让传统文化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标签: #话说端午 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