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jiayaozb.com33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确凿、菜畦、桑葚”等。
    • 能够概括文章围绕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写了哪些事情,理清文章脉络。
    • 体会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感受作者的童真童趣以及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析文中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学习本文按照空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
    • 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文中的景物描写,感受百草园的自然之美和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 分析文中寿镜吾先生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先生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 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如顺序安排、细节描写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如对童年的怀念、对成长的感慨、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等。
      •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等。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
      4.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 播放歌曲《童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光。🎵“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2. 提问学生:“你们的童年有没有像歌曲中那样有趣的地方?有没有让你们印象深刻的经历?”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
      3. 引出课题:我们将跟随鲁迅的脚步,走进他的童年世界,看看他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着怎样的故事,板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 分钟)

      1. 简要介绍作者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 1926 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末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重点指导以下生字词:确凿(què záo):确实。菜畦(cài qí):菜地。桑葚(sāng shèn):桑树的果实。轻捷(qīng jié):轻快敏捷。油蛉(yóu líng):一种昆虫。斑蝥(bān máo):一种昆虫。攒(cuán):凑在一块儿。敛(liǎn):收拢。人迹罕至(rén jì hǎn zhì):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
      3. 思考并回答问题:
        • 文章围绕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写了哪些事情?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 请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4.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
        • 百草园的快乐生活(1 - 8 段)
          • 总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 描写百草园的自然景物。
          • 叙述百草园中的趣事(听美女蛇的传说、雪地捕鸟)。
        • 到三味书屋求学(9 - 24 段)
          • 告别百草园,来到三味书屋。
          • 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
          • 叙述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行礼、提问、读书、课间嬉戏、先生讲学、知识学习等)。
        • 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怀念(25 段)
        • 总结全文,表达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20 分钟)

          1. 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 朗读第 2 自然段,思考:这段文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作者是如何把百草园的景物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
              • 从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听觉(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味觉(又酸又甜的桑椹)等角度描写百草园的景物。
              •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油蛉和蟋蟀以人的行为和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草园的生机与活力。
            • 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 百草园里有丰富多彩的植物、动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作者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 这里有作者喜欢的自然景物,如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等,让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 作者在这里可以听美女蛇的传说、雪地捕鸟,这些有趣的活动满足了作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让作者体验到了童年的快乐。
            • 重点分析“雪地捕鸟”这一情节:
              • 找出文中描写雪地捕鸟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
              • 动词:扫、露、支、撒、系、牵、看、拉。
              • 作用: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了雪地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的活泼好动和对捕鸟活动的喜爱之情,突出了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 到三味书屋求学
              • 朗读第 9 自然段,思考:这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对百草园快乐生活的描写,又引出下文对三味书屋求学经历的叙述。

              • 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三味书屋的特点的?

                作者通过描写三味书屋的方位、外观、内部陈设等,如“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家了,从一扇黑油的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营造出一种严肃、庄重的氛围,表现了三味书屋的传统和规矩。

              • 分析寿镜吾先生的人物形象:
                • 从文中找出描写寿镜吾先生的语句,思考:这些语句表现了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 外貌描写:“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表现了先生的和蔼、方正、质朴、博学。
                • 语言描写:如先生读书时“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表现了先生比较开明,不滥用体罚。
                • 行为描写:如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先生却未发觉,表现了先生的迂腐和可爱。
              • 小组讨论:作者对寿镜吾先生怀着怎样的感情?
              • 作者对寿镜吾先生怀着敬重和感激之情,先生虽然比较严厉,但他的方正、质朴、博学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生的教育方式也让作者在学习中获得了知识和乐趣。

                (五)研读课文,体会情感(10 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 对百草园快乐生活的怀念之情:通过描写百草园的自然景物、有趣的活动等,如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听美女蛇的传说、雪地捕鸟等,表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怀念。
                  • 对三味书屋求学经历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先生的敬重和感激之情,如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也有对三味书屋陈腐味的不满,如对规矩的束缚、学习内容的枯燥等,通过对三味书屋环境、先生形象、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描写体现出来。
                  • 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成长的感慨:文章通过回忆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成长的感慨,如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自己送进书塾里去等。
                2.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3. 教师总结:本文通过回忆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展现了作者丰富多彩的童年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等复杂情感,这些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独特的童年经历和心路历程。
                4. (六)拓展延伸(5 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百草园或三味书屋这样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你在那里有过哪些有趣的经历?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童年感受。
                  3. 推荐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野草》等,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内涵。

                  (七)课堂小结(3 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初读课文、精读课文、研读课文等环节,我们了解了文章围绕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写的一系列事情,感受到了百草园的自然之美和作者的童真童趣,分析了寿镜吾先生的人物形象,体会了作者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继续深入阅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魅力,同时也能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
                  2. 布置作业:
                    • 背诵课文第 2 自然段。
                    • 以“我的童年乐园”为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运用描写的手法,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朗读、思考、讨论,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分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个别小组的讨论效果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的组织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标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