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通过书桌所传达的情感与人生感悟,体会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 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包括对书桌外观、经历的细致刻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 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珍视生活中点滴事物的意识,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感悟人生。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梳理作者与书桌之间的情感脉络。
- 分析作者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书桌的特点以及自身情感。
- 难点
- 领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理解书桌所承载的岁月记忆和人生意义。
-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写作灵感,进行仿写练习,提升细节描写的能力。
- 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 展示一张书桌的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张书桌,你们能想到什么?它在你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与书桌的故事或感受。
- 引出课题:我们要走进冯骥才先生的书桌,看看这张书桌对于作者来说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板书课题:我的书桌 冯骥才)
- 简要介绍作者冯骥才: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画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其代表作有《珍珠鸟》《俗世奇人》等。
- 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中,书桌作为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物件,承载了他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情感,通过对书桌的描写,抒发了他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 思考并回答问题:
- 文章围绕“我的书桌”写了哪些内容?
- 作者对书桌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文章主要写了书桌的外观、经历以及作者与书桌之间的深厚情感,作者对书桌的情感从最初的喜爱,到经历岁月变迁后的珍视,再到最后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层层递进,真挚动人。
- 分析书桌的描写
- 请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书桌外观的语句,如“它是一件老家具,式样早已过时,四条腿很粗,桌面是木板拼成的,已经磨得很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书桌质朴、陈旧的特点。
-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书桌的外观?让学生理解这种描写为下文对书桌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突出了书桌的历史感和岁月痕迹。
- 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 文中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桌面有一些裂缝,裂缝里常常嵌着铅笔屑和米粒”,请学生分析这句细节描写的妙处。
-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通过这些细微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书桌的使用痕迹,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书桌陪伴作者度过的漫长时光,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 探究情感表达
- 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书桌情感的语句,如“我搬过几次家,却总舍不得扔掉它”“它是我童年的朋友,我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书桌深深的眷恋之情。
- 提问:作者为什么对这张普通的书桌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让学生理解书桌不仅仅是一件家具,更是作者童年记忆的载体,它见证了作者的成长历程,承载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情感。
-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 书桌在作者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对作者有着怎样的意义?
- 文章中除了对书桌的描写,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书桌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见证者,它陪伴作者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承载了作者的梦想、欢乐和悲伤,文章通过对书桌的描写,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更传达了一种珍惜时光、珍视生活中点滴事物的人生态度,作者从书桌的变迁中感悟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但那些珍贵的情感和回忆却永远留在心中。
- 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件像作者的书桌一样,承载着特殊情感的物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
- 布置小练笔:请学生选择一件自己珍视的物品,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它的情感,字数不少于 300 字。
-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
-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走进了冯骥才先生的书桌世界,感受到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深情眷恋,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珍惜生活中的点滴,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好,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温暖和诗意。
- 完成课堂小练笔,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 阅读冯骥才的其他作品,如《珍珠鸟》《俗世奇人》等,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文学魅力。
- 书桌外观:式样过时、四条腿粗、桌面磨得光
- 书桌经历:裂缝嵌铅笔屑和米粒
- 情感变化:喜爱→珍视→怀念
- 书桌意义:童年朋友、记忆载体、人生见证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 分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20 分钟)
(五)小组讨论,深入探究(15 分钟)
(六)拓展延伸(7 分钟)
(七)课堂小结(5 分钟)
(八)布置作业(课后完成)
教学板书设计
我的书桌 冯骥才
在这堂关于《我的书桌》的教学中,我们如同跟随冯骥才先生一同开启了一段充满温情的回忆之旅🎈,通过对书桌细致入微的描写,我们看到了岁月在其上留下的痕迹,更感受到了作者那份深深的眷恋之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用心去感受身边事物所蕴含的情感,用文字记录下那些美好的瞬间✨。
标签: #我的书桌冯骥才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