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端午粽教学反思

jiayaozb.com290

《端午粽》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它围绕端午粽展开,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由来,语言简洁明了,贴近学生生活,是一篇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课文,在教授这堂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收获颇丰。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1. 识字与写字
    • 通过多种方式识字,如随文识字、借助图片识字、字理识字等,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识字游戏,对生字的记忆较为深刻,课后的生字听写情况也比较理想,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书写。
    • 在写字教学环节,注重笔画和结构的指导,示范书写时,强调关键笔画的位置和书写顺序,学生们在田字格中书写时,字体较为工整,但仍有个别学生在书写“真”“分”等字时,出现笔画错误,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加强个别辅导。
  2. 阅读理解
    •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能找出文中描写粽子样子、味道的句子,在分析粽子的样子时,学生们能从“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词语中感受到粽子的色彩丰富;在体会粽子的味道时,能理解“又黏又甜”的口感。
    • 对于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通过简单的讲解和提问,学生们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情感和文化内涵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屈原的认识,或者说说端午节还有哪些其他的习俗,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介绍端午节的习俗、由来,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了端午节浓郁的节日氛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许多学生在课后表示,回家要和家人一起包粽子、过端午节。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课堂上,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们积极互动,增强了自信心和团队意识。

    教学方法的运用

    1. 情境教学法
      • 在导入新课时,播放了一段端午节的视频,展示了人们包粽子、赛龙舟等热闹场景,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端午节的情境中,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 在讲解粽子的样子和制作过程时,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学生们纷纷围过来观察粽子,好奇地询问各种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2. 朗读法
      • 以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初读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本的情感,在朗读描写粽子味道的句子时,让学生读出“又黏又甜”的感觉,学生们通过反复朗读,较好地把握了文本的情感基调。
      • 小组朗读、个别朗读、配乐朗读等方式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朗读的机会,在朗读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3. 游戏教学法
      • 设计了“识字小能手”“词语接龙”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词,游戏环节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们积极参与,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效地提高了识字效率。
      • 在讲解“箬竹叶”这个词语时,通过展示箬竹叶的图片,让学生直观认识,然后进行“猜一猜”的游戏,老师描述箬竹叶的样子,让学生猜猜是什么植物的叶子,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1. 优点
        • 教学环节设计较为合理,过渡自然,从导入新课到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再到拓展延伸,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能够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给予学生较多的表达机会和自主学习空间,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 教学方法多样灵活,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不足
        • 在时间把控上还不够精准,识字写字环节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阅读理解部分有些仓促,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突出教学重点。
        • 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全面,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关注的是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对于一些不太主动的学生,缺乏足够的引导和鼓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 在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进一步挖掘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故事等,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改进措施

        1. 优化教学时间安排

          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进行更加细致的规划,识字写字部分注重方法的传授和重点字词的指导,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提高教学效率,合理分配阅读理解、拓展延伸等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完整、深入地呈现给学生。

        2. 关注全体学生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课堂,可以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对于不太主动的学生,多给予眼神交流和语言鼓励,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课后及时与这些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

        3. 深化传统文化教学

          在拓展延伸环节,增加与端午节相关的文化内容,如介绍一些描写端午节的诗词,像“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等,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节日氛围和文化底蕴;讲述一些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如屈原投江、伍子胥自刎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欲望。

        通过对《端午粽》这堂课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希望这篇教学反思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修改,请随时告诉我。😃

        标签: #《端午粽〉教学反思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