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理解《静夜思》的诗意。
- 通过赏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歌意境。
- 背诵并默写《静夜思》。
- 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抒情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0:00-0:15)
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中国文化长河中,古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首千古流传的古诗——《静夜思》,大家小时候有没有听过长辈念叨这首诗呀🧐?让我们一起开启这趟古诗词赏析之旅吧。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0:15-0:35)
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一生渴望入仕,却仕途坎坷,但他的诗歌却充满了豪放飘逸、想象丰富的特点。《静夜思》创作于李白离家远游期间,当时他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三)诗句讲解(0:35-1:30)
“床前明月光”
- 展示一幅古代的床铺🛏和明月照进房间的图片,问同学们,在你们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呀?引导学生说出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这里的“床”在古代指的是井边的围栏哦🧐。
- 讲解“疑是地上霜”
- 让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地上真的有霜,那会是什么感觉呢?引出诗人把月光误认为霜,生动地表现出月光的皎洁清冷🌙。
“举头望明月”
- 引导学生模仿诗人抬头的动作,思考诗人抬头看到明月时的神情。
- 讲解“低头思故乡”
- 提问同学们,诗人为什么会低下头呀?让学生体会诗人此时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诗歌意境赏析(1:30-2:15)
整体感受
- 再次展示图片,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那种寂静、清冷又饱含思乡情的氛围🎵。
小组讨论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诗句中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五)背诵指导(2:15-2:45)
教师范读
- 富有感情地朗读《静夜思》,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分句跟读
- 一句一句地带领学生跟读,纠正发音和节奏。
背诵练习
-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自由背诵,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六)课堂小结(2:45-3:00)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静夜思》,通过了解作者和背景,赏析诗句,感受了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思乡之情,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更加热爱古诗词,去发现更多诗歌中的美🌸。
(七)课后作业(3:00-3:15)
- 背诵并默写《静夜思》。
- 把这首诗朗诵给家人听,并和他们分享你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微课程,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较好地理解了《静夜思》的诗意和情感,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在体会诗歌意境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在今后的微课程设计中,应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和实例,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提升学习效果💪。
标签: #微课程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