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单课时教学模式往往难以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难以深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强调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和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将以初中数学为例,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概述
大单元教学是指基于课程标准,围绕某一主题或大概念,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并以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单课时教学的局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关联性和综合性,能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
- 目标导向原则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其中,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能够引领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整合原则**进行深入分析,打破章节界限,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等进行梳理,形成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
- 情境创设原则创设真实、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情境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问题驱动原则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升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步骤
- 单元主题确定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确定一个具有综合性和挑战性的单元主题。“函数”单元,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内容整合在一起,围绕函数这一核心概念展开教学。
- 单元目标分析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细化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中,如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能力,整合与情境创设**对单元内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知识框架,在“函数”单元中,可以按照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应用等方面进行组织,创设与函数相关的生活情境,如行程问题、销售问题、工程问题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函数知识。
- 问题链设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一系列问题链,在学习一次函数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链:
- 什么是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 如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 一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特点?
- 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有什么关系?
- 如何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一次函数的知识。
- 教学活动设计根据问题链和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讲授、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实验操作等,在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一次函数的系数,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
- 教学评价设计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终结性评价则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 单元主题:三角形
- 单元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分类、性质,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推理、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整合与情境创设**
- 内容整合: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包括三角形的边、角、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等。
- 情境创设:创设一个建筑设计的情境,如设计一个三角形屋顶,让学生思考如何根据给定的条件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三角形屋顶,从而引出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 问题链设计
- 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哪些分类方法?
-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什么?如何运用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如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哪些?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
-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有哪些?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活动设计
- 课堂讲授: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探究三角形全等和相似的判定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 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测量、剪拼等实验操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案例分析:通过建筑设计案例,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设计和计算。
- 教学评价设计
-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小组合作能力、问题回答情况等;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问题。
- 终结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考查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三角形”单元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遵循目标导向、内容整合、情境创设、问题驱动等原则,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升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单元教学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大单元教学初中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