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画》。
-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歌意境。
-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
- 难点
- 让学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朗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有一幅非常特别的画😃,这幅画呀,不管是春天过去了,还是秋天来了,它都不会有变化哦,你们想不想看看这幅神奇的画呢🧐?那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学习的古诗《画》,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7分钟)
- 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读音是否正确,节奏是否恰当。
- 全班齐读,读得通顺、流利。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5分钟)
学习“远看山有色”
- 出示一幅山水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问:从远处看,这幅画上的山是什么样的呀🧐?(学生回答有颜色)
- 讲解:“远看山有色”就是说从远处看,山是有颜色的。
-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远处的山会想到什么颜色呢🤔?(绿色、青色等)
学习“近听水无声”
- 播放一段流水的声音音频🎵,问:同学们,现在你们听到水的声音了吗?
- 再引导学生看画面,问:那从近处听,画里的水会发出声音吗?(不会)
- 讲解:“近听水无声”意思是走近去听,水却没有声音。
- 让学生想象一下,没有声音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习“春去花还在”
- 展示春天花朵盛开的图片和秋天花朵凋谢的图片对比🖼️,问:春天过去了,现实中的花会怎么样呢?(凋谢)
- 那这幅画里的花呢?(还在)
- 讲解:“春去花还在”指春天已经过去了,但是画中的花依然盛开。
- 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画里的花不会凋谢呢🤓?
学习“人来鸟不惊”
- 请一位同学悄悄地走到教室的小鸟模型旁边👣,问其他同学:小鸟被吓到飞走了吗?
- 再看画中的鸟,讲解:“人来鸟不惊”就是人走近了,画里的鸟也不害怕,不会飞走。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画里的鸟这么勇敢呀😏?
(四)体会诗境,感受情感(8分钟)
- 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描述,一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远处有一座色彩斑斓的山,山脚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静静地流淌却没有声音,春天的时候溪边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现在虽然春天已经过去,花儿依然娇艳地开着,这时,一个人慢慢地走过来,鸟儿却一点也不惊慌,依然停在枝头。
- 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象到这幅画面了吗?是不是很美呀😍?
-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思考:诗人为什么能把这幅画画得这么逼真,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因为诗人仔细观察了大自然,非常热爱大自然)
-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读了这首诗后有什么感受🤗?
(五)朗读背诵,拓展延伸(7分钟)
- 多种形式朗读古诗,如男女赛读、小组读、个人展示读等,读出古诗的韵味和节奏感🎵。
- 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背诵古诗📖。
- 开展古诗背诵小能手比赛,看谁先背下来并背得准确无误,给予奖励👍。
- 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描写山水花鸟的古诗,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交流📚。
(六)课堂小结(5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画》,通过学习,我们不仅会朗读、背诵了这首诗,还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感受到了诗中描绘的美丽画面和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课后能继续多读古诗,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音频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但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情感方面,还可以更加深入,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悟,在朗读指导上,应进一步细化,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标签: #古诗《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