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以平均数为例谈复习课教学设计

jiayaozb.com440

复习课在数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平均数作为数学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都有广泛应用,本文将以平均数为例,探讨如何设计一堂高效的复习课,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平均数的相关知识,并提升他们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 能够运用平均数分析数据,比较不同数据组的集中趋势。
    • 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选择平均数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对平均数相关知识的梳理和复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 借助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数据分析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数学复习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深化平均数的概念理解,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 学会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平均数的比较、根据平均数进行决策等。
    2. 教学难点
      • 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能准确解读平均数所反映的数据特征。
      • 在复杂的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平均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方法

      1. 问题驱动法:通过创设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回顾平均数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2.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图表、实例等,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 引导学生回顾平均数的概念:“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平均数,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平均数呢🧐?”让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明确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 提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那大家还记得如何计算平均数吗😃?”请学生举例说明计算平均数的步骤,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平均数 = 总数量÷总份数。

      (二)典型例题讲解

      1. 基础计算型例题
        • 多媒体展示例题:“五(1)班第一小组同学的身高分别是 145cm、150cm、148cm、153cm、152cm,求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练习本上计算,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板演计算过程。
        • 教师针对学生的板演进行点评,强调计算平均数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计算的规范性。
      2. 平均数比较型例题
        • 呈现例题:“下表是两个小组同学的数学测试成绩,第一组:95、88、92、85、90;第二组:90、93、86、89、92,哪个小组的数学成绩更好一些呢😏?”
        • 引导学生思考:“要比较哪个小组成绩更好,我们可以比较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想到比较总分或者平均分,教师顺势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平均数来进行比较。
        • 让学生分组计算两个小组的平均成绩,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 各小组代表汇报结果,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计算平均数发现,第一组平均成绩为(95 + 88 + 92 + 85 + 90)÷ 5 = 90(分),第二组平均成绩为(90 + 93 + 86 + 89 + 92)÷ 5 = 90(分),虽然两个小组平均分相同,但可以进一步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等情况,更全面地比较两个小组的成绩。
      3. 根据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型例题
        • 展示例题:“学校举行跳绳比赛,规定每个班选派 5 名同学参加,下面是五(2)班 5 名同学的跳绳成绩:120 下、105 下、118 下、130 下、125 下,还有一个转校生李明,他的跳绳成绩是 122 下,如果李明加入五(2)班,那么这个班参加比赛同学的平均成绩会有什么变化呢😃?”
        •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 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详细讲解:首先计算原来 5 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120 + 105 + 118 + 130 + 125)÷ 5 = 120.6(下),加入李明后 6 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120 + 105 + 118 + 130 + 125 + 122)÷ 6 = 120.5(下),可以看出平均成绩略有下降,通过这个例题,让学生明白平均数会随着数据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课堂练习

        1. 布置课堂练习题:
          • 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 84 分,这次要考 100 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 86 分,问这是他第几次测验🧐?
          • 有三个数,甲、乙的平均数是 21.5,乙、丙的平均数是 22.5,甲、丙的平均数是 16,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个别辅导。
        3. 完成后,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批改,针对出现的错误进行讨论和分析,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4. (四)拓展延伸

          1. 提出拓展问题:“在我们生活中,平均数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听到某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等,那你能说一说这些平均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吗🤔?它们对我们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有什么帮助呢🧐?”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平均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3. 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我们对平均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关于平均数的知识呢🧐?”让学生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和总结,再次强调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分析和决策等要点。
          2. 总结学习方法:“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和练习,掌握了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像今天这样,善于总结归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六)布置作业

          1.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上相关的复习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平均数的知识。
          2. 实践作业:调查自己家一周内每天的用水量,计算这一周的平均用水量,并思考如何节约用水,通过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运用平均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时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训练,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标签: #复习课教学设计平均数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