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观潮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

jiayaozb.com370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特别是描写潮水的词语和句子。
  3.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 教学难点
    • 体会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理解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得生动形象的。
    •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那你们见过钱塘江大潮吗?钱塘江大潮可壮观啦,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风姿吧!(板书课题:观潮)
    2.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围绕“观潮”提出问题,如:大潮是什么样的?大潮是怎样形成的?人们是怎样观潮的?等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反义词、直观演示等方法。
      • 对于较难理解的词语,如“横贯”,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山崩地裂”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
    3.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大潮来之前、大潮来之时、大潮过后分别写了什么?
    4.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 潮来前:江面平静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 潮来时:响声巨大 白浪翻滚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 潮头过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余波依旧 恢复平静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 学习潮来前部分
        •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农历八月十八;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观潮的人很多;人们的心情:期待)
        • 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盼大潮到来的急切心情。
        • 让学生找出描写江面平静的句子,“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 引导学生体会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下文大潮的到来做铺垫,同时衬托出人们观潮的急切心情。
      2. 学习潮来时部分
        • 播放潮来时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同时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 学生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来时声音和样子的句子。
        • 声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 样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小组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由远及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由远及近的顺序,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更能感受到大潮的雄伟气势,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如“白线”“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潮的形状和奔腾的气势;“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突出了大潮的声音巨大,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大潮的雄伟气势,可以通过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朗读来表现,如“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声音低沉、缓慢)“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声音急切、高昂)“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声音稍快、兴奋)等等。
        • 引导学生背诵这两个自然段,可以先让学生看着板书提示背诵,然后再脱离板书背诵。
      3. 学习潮头过后部分
        • 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潮头过后的景象是怎样的?
        •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 引导学生体会潮头过后余波的气势仍然很大,以及江面恢复平静后的变化。
        • 指导朗读,读出余波的气势和江面恢复平静的状态。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总结全文:这篇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拓展延伸
          • 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其他资料,如图片、视频、文字介绍等,进一步加深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
          • 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处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观,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描写。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 仿照课文,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板书设计

          观潮

          1. 潮来前:
            • 江面平静
            •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2. 潮来时:
            • 响声巨大: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
            • 白浪翻滚:一条白线 逐渐拉长 变粗 横贯江面
            • 浩浩荡荡: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 山崩地裂:千万匹白色战马 齐头并进 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3. 潮头过后:
            •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 余波依旧 恢复平静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通过板书,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大潮来之前、来之时、过后的不同景象,以及作者描写的角度和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注重板书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辅助工具。 🌊📖

            是一份关于《观潮》的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你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问我。 😃

            标签: #观潮教学设计和板书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