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古人的智慧、情感与审美,在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积累语言、提升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关键环节,而精心设计的古诗教学,能够引领学生穿越时空,领略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开启一段充满诗意与启迪的学习之旅,将从五个关键设计维度深入探讨古诗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设计
- 了解已有基础深入了解学生在之前语文学习中积累的语言知识、文学常识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课堂小测试等方式,知晓学生是否掌握了常见的字词、句式结构,是否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接触与认知,若学生已经对一些简单的古代故事有所了解,那么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 把握认知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对直观、生动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在古诗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在教授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播放一段展现塞外风光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美景色,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诗歌意境,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情感等进行自主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 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都存在差异,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如让他们对比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或者探究诗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解读变化;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如帮助他们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引导他们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等。
教学目标设计
- 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学生要掌握的古诗基础知识,包括生字词的读音、写法、释义,诗歌的节奏、韵律等,学习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要让学生准确读写“樽”“箸”等字词,理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等诗句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达到熟练背诵并默写全诗的程度。
- 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律美,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等,在教学杜甫的《春望》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所表达的情感,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意象来展现国家破碎、亲人离散的悲痛之情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入挖掘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人生志向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在教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让学生体会诗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展现的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设计
- 诗歌解读对诗歌的字面意思进行准确解读,解释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讲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详细解释“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中“巴山楚水”的地域范围,“弃置身”所表达的诗人被贬谪的遭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基调、诗人的心境变化等。
- 意象分析梳理诗歌中的意象,探究其象征意义,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分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中“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组合所营造出的萧瑟、凄凉的氛围,体会“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游子思乡之情,通过意象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境。
- 艺术特色探讨研究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特点等艺术特色,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内心比作“冰心”“玉壶”,展现出诗人的纯洁品格和深情厚谊,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如起承转合,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和逻辑关系。
- 文化背景融入介绍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等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讲述苏轼在中秋佳节与亲人分离,仕途不顺的情况下创作此词的背景,让学生明白词人借月抒情,表达对亲人、对人生的感慨的深层原因。
教学方法设计
-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配乐读等方式,在朗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配乐朗读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更能体会到词人年轻时的欢乐时光和纯真情怀。
- 讲授法对诗歌的重点知识、难点问题进行清晰讲解,讲解诗歌中的典故时,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典故的出处、含义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在教学李商隐的《无题》时,对“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蓬山”“青鸟”等典故进行详细讲授,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无奈之情。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在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让学生讨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蕴含的情感,学生们可能会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对友人远行的担忧、惜别之情等,通过讨论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 情境教学法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意境,在教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可以播放一段雪景视频,展示银装素裹的世界,同时播放北风呼啸的声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塞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更深刻地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描绘的奇异雪景和送别友人时的复杂情感。
古诗教学设计的五个关键维度——学情分析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相互关联、相辅相成,通过精准的学情分析,能够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内涵与魅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有精心雕琢这五个设计维度,才能打造出精彩的古诗课堂,让学生在古诗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我们以诗意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的美妙世界,开启一场充满文化韵味的学习之旅🎈。
标签: #古诗教学设计的五个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