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植树日活动音乐教案,用音符奏响绿色乐章

jiayaozb.com40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并演唱歌曲《春天在哪里》,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高概念,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聆听、哼唱、跟唱等方式,引导学生熟悉歌曲旋律,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音乐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植树造林的意义。
    •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开朗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学会演唱歌曲《春天在哪里》,体会歌曲中描绘的春天美景和欢快心情。
      • 引导学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的节奏特点。
    2. 教学难点
      • 掌握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准确表现出歌曲的韵律。
      • 启发学生通过音乐表达对春天和植树活动的独特感受,增强歌曲演唱的情感投入。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音乐知识、歌曲背景等,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 欣赏法: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春天在哪里》的音频和视频,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 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歌曲,展示正确的发声方法、节奏把握和情感表达,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4. 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哼唱、跟唱、分组演唱等练习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演唱水平。
      5. 讨论法:针对歌曲中的情感表达、节奏特点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 播放一段春天大自然的视频,画面中有嫩绿的新芽、盛开的花朵、飞舞的蝴蝶等,同时播放轻柔的鸟鸣声和流水声作为背景音乐。
      2.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画面,提问:“同学们,从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怎样的季节?”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春天的印象。
      3. 教师总结:“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绿色,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有一个特别的日子,那就是植树日,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设立植树日吗?”引发学生对植树日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植树日活动音乐教学。

      (二)歌曲介绍(3分钟)

      1. 向学生介绍歌曲《春天在哪里》:“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叫做《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儿童歌曲,它以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
      2.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由望安作词,潘振声作曲,歌曲一经问世,便深受广大儿童喜爱,成为了经典的少儿歌曲之一,它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也激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初听歌曲(5分钟)

      1.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的音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速度和节奏。
      2. 听完歌曲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歌曲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歌曲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如欢快、活泼、轻松等,并感受歌曲的2/4拍节奏特点。

      (四)分段欣赏与学习(15分钟)

      1. 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分段聆听,并思考每一段歌词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
      2. 第一段:分析歌词“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讲解“青翠的山林”“红花”“绿草”“小黄鹂”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山林画面,引导学生跟随旋律哼唱第一段歌词,感受歌曲的开头旋律。
      3. 第二段:歌词“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映出红的花呀,映出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强调“湖水的倒影”这一独特的春天景象,让学生体会歌曲旋律的变化,带领学生哼唱第二段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
      4. 第三段:“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引导学生理解春天不仅在大自然中,也在小朋友们充满好奇和欢乐的眼睛里,与学生一起哼唱第三段歌词,感受歌曲的结尾。
      5. 在分段哼唱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如“春天在哪里呀”中的“里”字)和切分节奏(如“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中的节奏),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节奏特点,并用钢琴弹奏相关节奏型帮助学生练习。

      (五)学唱歌曲(15分钟)

      1. 教师范唱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歌声轻轻哼唱,感受歌曲的整体旋律和情感表达。
      2. 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
        •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用欢快、明亮的声音唱出,注意音高的准确性。
        •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强调“青翠”一词的发音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唱出春天山林的清新之感。
        • 每教唱一句,让学生跟唱几遍,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节奏和音准问题。
      3. 教唱完歌曲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可以分为男生组、女生组或小组自由组合,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倾听、互相学习、互相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4. 每组推选代表进行上台演唱,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掌声鼓励,教师对每组代表的演唱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建议。
      5. (六)拓展与创作(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歌曲中描绘的春天景象,我们还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植树活动的哪些场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发言。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加入与植树相关的内容,如“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植树的山坡上,我们来种树呀,我们来浇水,让大地穿上绿衣裳”。
        3. 每个小组根据创编的歌词,尝试为其配上简单的动作,如模仿种树、浇水的动作等,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和趣味性。
        4. 小组展示创编成果,其他小组认真欣赏并给予评价,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鼓励,肯定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七)课堂总结(4分钟)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歌曲《春天在哪里》的演唱、节奏特点、情感表达以及歌曲创编等方面。
        2. 再次强调植树日的意义,呼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爱护大自然,共同为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优秀的少儿歌曲,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以将本节课所学的歌曲演唱给家人和朋友听,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资源

        1. 《春天在哪里》的音乐音频和视频。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和音频。
        3. 钢琴,用于辅助教学和示范演唱。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植树日活动音乐教案的实施,学生们在欢快的音乐氛围中不仅学会了演唱歌曲《春天在哪里》,还深刻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小组合作学习和歌曲创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个别学生在节奏把握和音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练习,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将继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结合更多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标签: #植树日活动音乐教案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