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教育

品味历史风云,领略英雄气概—项羽本纪优秀教学设计

jiayaozb.com33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 准确概括项羽的主要事迹,分析其人物形象特点。
    • 理解司马迁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对项羽的评价。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之美。
    •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 借助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升历史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项羽的英雄气概和悲剧色彩,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 引导学生从项羽的人生经历中汲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积累文言知识,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 梳理项羽的生平事迹,分析其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
      • 深入理解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复杂情感。
      • 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项羽失败的原因,获得人生启示。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2. 讲授法:讲解文言知识,分析文本结构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氛围,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英雄人物,他力能扛鼎,气吞山河,虽最终未能成就帝业,却以其悲壮的人生历程震撼了无数后人,他就是项羽,我们将一同走进司马迁的《项羽本纪》,领略这位西楚霸王的风采。(播放一段关于项羽的影视片段,展现巨鹿之战、鸿门宴等经典场景,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

      (二)背景介绍(3分钟)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项羽本纪》是其中极为精彩的一篇,司马迁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项羽这一栩栩如生的悲剧英雄形象,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以及《史记》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对项羽的描写和评价。(简要介绍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受宫刑,但仍忍辱负重完成《史记》的伟大事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尤其要读出项羽的英雄气概和悲壮之情。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释,初步理解文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3. 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朗读情况,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如纠正读音、调整节奏等,确保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4. 思考并回答问题:文章围绕项羽主要写了哪些事件?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等。

      (四)文言知识梳理(15分钟)

      1. 学生自主梳理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补充完善。
      2. 教师选取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讲解。
        • 实词
          •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如“沛公军霸上”。
          •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如“籍吏民,封府库”。
          •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
        • 虚词
          • “之”:助词“的”,如“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代词,如“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 “以”:介词“用”,如“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凭借”,如“以勇气闻于诸侯”;“因为”,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 特殊句式
          • “沛公军霸上”: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沛公军(于)霸上”。
          • “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应为“大王来操何”。
        • 选取文中重点句子进行翻译练习,如: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学生先自主翻译,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强调翻译的要点和技巧,如保留人名、地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补充省略成分,调整语序等,确保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翻译文言文句子。

          (五)文本研读,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

          1. 分组讨论:项羽在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等事件中分别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 巨鹿之战:项羽率领楚军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击败秦军主力,表现出他英勇无畏、果敢坚毅的性格特点。
            • 鸿门宴:项羽优柔寡断,轻信刘邦,放走了刘邦这一重要对手,体现了他缺乏政治远见、刚愎自用的一面。
            • 垓下之围:项羽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仍不肯渡江逃生,自刎而死,展现了他的英雄末路的悲壮和自尊自爱的一面。
          2. 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深入挖掘项羽的人物形象。
          3. 总结项羽的人物形象:项羽是一个具有非凡军事才能和英雄气概的人物,他勇猛无畏、豪爽直率,但同时又有着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缺乏政治谋略等性格弱点,他的悲剧命运既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也与他自身的性格缺陷密不可分。
          4. (六)深入探究,体会作者情感(10分钟)

            1. 思考: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是怎样的?他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司马迁对项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近古以来未尝有也”的英雄,但同时也指出了他失败的原因,既有天意,也有人为因素,作者对项羽充满了惋惜和同情之情,为他的英雄末路而感叹。

            2. 小组讨论:司马迁为什么会对项羽有这样复杂的情感?结合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和《史记》的创作宗旨进行分析。

              司马迁身受宫刑,遭受了巨大的身心痛苦,但他忍辱负重完成《史记》,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项羽的悲剧命运与司马迁自身的遭遇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在历史的洪流中身不由己,有着无奈和悲哀,司马迁通过描写项羽,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对命运的深刻思考,也表达了对那些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3.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项羽的悲剧对后世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人生智慧。

            (七)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走进了《项羽本纪》,领略了项羽这位英雄人物的风采,我们积累了文言知识,分析了项羽的人物形象,体会了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和情感,项羽的故事如同一首壮丽的悲歌,虽已远去,但他的英雄气概和悲剧色彩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希望同学们能从这段历史中汲取智慧,以史为鉴,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八)布置作业(2分钟)

            1. 背诵课文中描写项羽英雄气概和悲壮结局的段落。
            2. 以“我心目中的项羽”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项羽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项羽本纪》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文言知识得到了积累,人物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文言知识的讲解上,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辅导,对于司马迁复杂情感的体会,部分学生还未能完全深入领会,可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更多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思考,总体而言,这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标签: #《项羽本纪》优秀教学设计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819640@qq.com

发送邮件
加不上QQ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