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等9个生字。
- 掌握“可、东、西”等生字的字形,理解字义,并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和采莲人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识字写字教学,确保学生准确认读生字,规范书写。
- 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感受诗歌意境。
- 教学难点
- 理解“江南可采莲”中“可”的意思,体会诗歌意境。
-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 播放江南水乡的视频,画面中展现出荷叶田田、荷花盛开、鱼儿嬉戏的美丽景象🎬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引导学生说出江南)
- 教师介绍:江南是我国美丽的水乡,那里风景如画,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江南》,去感受江南的魅力。
- 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认读“江、南”两个生字,注意“江”是后鼻音,“南”是鼻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让气流从鼻腔中出来。
- 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
- 强调“可、采、莲”等字的读音,让学生跟读几遍。
-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如押韵的字“南、莲、田、间”,读起来朗朗上口。
-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读音是否正确,节奏是否恰当。
- 全班齐读,读得通顺、流利。
- 出示生字“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学生自由认读。
- 采用多种方式识字
- 利用字卡,开火车读,读对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 结合图片识字,如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引出“江、南”;展示荷花和莲蓬的图片,认识“莲”;展示鱼儿游动的图片,认识“鱼”。
- 编口诀识字,如“一个小可人,戴着一顶帽(可)”“手在树上采东西(采)”等。
- 重点讲解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 可:强调“可”字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钩,通过组词“可以”,让学生理解“可”表示能够、许可的意思。
- 东:借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东”的含义,强调“东”字的笔顺,横、撇折、竖钩、撇、点。
- 西:可以与“东”对比学习,让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字形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理解“西”的意思。“西”的笔顺是横、竖、横折、撇、竖弯、横。
- 北:展示两个人背靠背的图片,帮助学生记忆“北”字,讲解“北”的笔顺,竖、横、提、撇、竖弯钩。
- 书写指导
-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边写边讲解笔画顺序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 学生书空,跟着老师一起写。
-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每个字写3 - 5遍,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
- 逐句讲解诗意
- “江南可采莲”:提问学生“可”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为“可以,能够”,即江南水乡可以采摘莲子。
- “莲叶何田田”:展示莲叶茂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莲叶的样子,理解“田田”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
- “鱼戏莲叶间”:播放鱼儿在莲叶间游动的动画,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感受鱼儿的欢快。
-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引导学生想象鱼儿在莲叶的各个方向游动的情景,体会诗歌的生动有趣。
- 引导学生思考
- 提问: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描绘江南水乡采莲的热闹场景)
- 再问:采莲人心情如何?(学生体会到采莲人的欢乐心情)
-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欢快的心情朗读,读出节奏感。
- 学生自由练读,然后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
- 全班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江南还有哪些美景和特色。
- 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描写江南的古诗或图片,与同学交流分享。
-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生字的认读和书写、古诗的朗读和理解。
- 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感受古诗的魅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三)学习生字
(四)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五)拓展延伸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江南水乡的美景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规范书写部分生字,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直观感受江南的美,游戏教学法帮助学生巩固识字,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可”等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引导,在书写指导方面,个别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规范还需要进一步强调和纠正。
标签: #《江南》识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