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引导幼儿观察小螃蟹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丰富相关知识经验。
- 技能目标: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如绘画、手工制作等,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和表现物体特征的能力。
-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小螃蟹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深入了解小螃蟹的外形特点,包括坚硬的外壳、八条腿、两个大钳子等,能够准确地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来。
- 掌握不同艺术形式表现小螃蟹的方法,如绘画时的构图、色彩搭配,手工制作时的材料运用和造型技巧。
- 教学难点
-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在作品中展现出小螃蟹的独特姿态和生活场景,体现创意和个性。
- 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精细动作和空间思维能力,确保作品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 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小螃蟹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让幼儿直观地观察小螃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
- 启发提问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 小组合作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幼儿在合作中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共同完成作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示范操作法:教师在黑板或通过多媒体进行示范操作,向幼儿展示绘画、手工制作等的步骤和技巧,让幼儿能够清晰地看到操作过程,便于幼儿学习和模仿。
-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螃蟹有一定的观察和了解,知道螃蟹的基本外形和生活在水中等常识。
- 物质准备
- 小螃蟹的图片、视频资料,包括不同角度、不同生活场景的螃蟹,如在沙滩上爬行、在水中游泳、挥舞钳子等。
- 各种绘画工具,如彩色画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画纸等。
- 手工制作材料,如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泥、吸管、活动眼珠等。
- 展示架或墙面空间,用于展示幼儿的作品。
- 螃蟹实物模型若干,供幼儿近距离观察和触摸。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5 分钟)
- 播放一段螃蟹在沙滩上爬行的有趣视频,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看看那里住着谁?”
- 播放视频,幼儿认真观看。
- 视频结束后,提问幼儿:“你们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螃蟹。
- 展示小螃蟹的实物模型,让幼儿近距离观察。
- 师:“小朋友们,快来仔细看看这只小螃蟹,它长得什么样子呀?”
- 引导幼儿从螃蟹的身体形状、颜色、眼睛、腿、钳子等方面进行观察,鼓励幼儿用手轻轻触摸,感受螃蟹外壳的坚硬。
-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
-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和身边的小伙伴说一说你看到的小螃蟹是什么样的。”
- 小组讨论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梳理小螃蟹的外形特征:
- 身体:圆形或椭圆形,外壳坚硬,颜色多样,如褐色、青色等。
- 眼睛:小小的,长在身体两侧,可以灵活转动。
- 腿:有八条腿,腿上有锋利的小刺。
- 钳子:两个大大的钳子,非常有力,可以用来捕食和防御。
(三)艺术创作前的启发(8 分钟)
- 展示不同风格的螃蟹绘画作品和手工制作范例,启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哥哥姐姐们画的小螃蟹和做的小螃蟹手工,是不是很有趣?你们想不想也来创作属于自己的小螃蟹?”
- 引导幼儿观察作品中螃蟹的姿态、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 螃蟹在做什么?是在沙滩上晒太阳、在水里游泳还是在和小伙伴玩耍?
- 可以用什么颜色来表现螃蟹和它生活的环境?
- 除了我们看到的螃蟹外形,还可以添加什么有趣的元素?
- 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创意想法。
- 绘画组
-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开始创作螃蟹主题的绘画。
-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构图,先画出螃蟹的主要形状,再添加细节,如眼睛、钳子、腿等,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色彩,表现出螃蟹的特点和生活场景。
- 引导幼儿思考:螃蟹生活在水里,周围的环境可以画些什么?比如水草、石头、泡泡等,丰富画面内容。
- 手工组
- 提供各种手工材料,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小螃蟹。
- 制作螃蟹卡纸手工的幼儿,可以先将彩色卡纸剪成螃蟹的形状,再用胶水粘贴眼睛、钳子、腿等部位;用彩泥制作螃蟹的幼儿,鼓励他们塑造出螃蟹的立体造型,注意彩泥的颜色搭配和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利用吸管等材料制作螃蟹的幼儿,发挥创意,将吸管巧妙组合成螃蟹的外形。
- 教师在幼儿制作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如协助幼儿使用剪刀,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发挥想象力。
- 幼儿完成作品后,将作品展示在展示架或墙面上。
- 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进行作品分享。
- 师:“小朋友们,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家的作品!谁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画的或做的小螃蟹?它在干什么?你用了什么特别的方法来表现它?”
- 邀请幼儿依次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幼儿认真倾听,给予掌声鼓励。
- 引导幼儿从画面内容、色彩运用、创意表现等方面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总结拓展(7 分钟)
- 总结本次活动,回顾小螃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和创意作品。
师:“今天我们一起观察了小螃蟹,还创作了这么多有趣的作品,小螃蟹有坚硬的外壳、八条腿和两个大钳子,它们生活在水里或沙滩上,小朋友们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了和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小螃蟹,真棒!”
-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观察大自然中的其他动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下节课一起分享。
师:“大自然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动物等着我们去发现,回家后小朋友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观察,然后把你看到的画下来或者用手工做出来,下次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哦!”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小螃蟹》教案的实施,幼儿在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对小螃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观察、讨论和创作活动,通过直观教学和启发提问,幼儿准确地掌握了小螃蟹的外形特征,并能够发挥想象力,在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创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幼儿在分享作品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时间把控上,部分幼儿在手工制作时花费时间较多,导致作品展示环节有些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对于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增强自信心,总体而言,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为幼儿提供了一次有趣且富有成效的艺术探索体验。
标签: #大班《小螃蟹》教案
师:“谁来说说你想创作一只什么样的小螃蟹?它会在哪里?在做什么?”
(四)艺术创作阶段(20 分钟)
(五)作品展示与分享(10 分钟)
师:“对啦,就是小螃蟹!那你们喜欢小螃蟹吗?为什么?”鼓励幼儿积极分享自己对螃蟹的印象和感受。
(二)观察与讨论(10 分钟)